留下的陶水心和陶大人王氏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懵懵的。
這時陶水心才後知後覺想起,可不是有要事麼,婚姻大事就是要事。
過了許久,陶大人終於歎了一口氣“水心,你剛剛和衍王衍王殿下都說了什麼,也說與我聽聽吧。”
陶水心也一時無措,正想找個主心骨,立即把昨日之事,還有李幼衍所說的宮宴上的事還有其他一並一五一十和盤托出。
陶水心就不明白了,參加了一次宮宴怎麼就多出這許多的事來,那武中恒說是在宮宴上看上她的,這衍王也說是在宮宴上一見鍾情。
明明自己在場,陶水心卻覺得自己錯過了一切。
聽了陶水心的話,陶大人沉吟良久“衍王到不像是說了謊,我們家也沒有什麼他可以利用的,雖然突然了些,倒也不算什麼壞事。隻是前些日子我與你母親還在商量在新科進士中給你擇一個夫婿,要選那人品端方的,又是寒門,若是對你不好家裏也好給你撐腰,如今看來是不成了。”
陶水心覺得這副身體才13歲,根本來想過成親的事,更不知道父母已經給她物色了人選。
回憶原劇情中原主也是兩年後才得知家人給她物色了夫婿,還是個寒門貴子,看來早在原主知道的兩年前陶大人已經在考慮這件事了。
一片慈父之心,陶大人不求原主大富大貴,隻求原主平安喜樂一輩子順遂無憂。
原主卻不懂,隻注意到了那是個寒門,就覺得是要她過苦日子,甚至記恨上了父母。
最後落得那樣的下場,真是令人唏噓。不知原主在臨死之前是否後悔過。
總之陶水心的婚事就這樣定了。
賜婚的聖旨並沒有馬上發下來,按理說一般人也會認為此事可能會有變動,但陶水心想起李幼衍堅定的眼神和喜悅的笑容,心裏已經確認此事不會更改了。
和坦然接受的陶水心不同,秋菊那丫頭實屬接受無能。
自從知道當日在巷子中被自己嗬斥的是衍王,秋菊整個人像是霜打了的茄子,蔫的不能再蔫。
平日裏喜歡笑鬧,如今卻是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許多次陶水心都發現她的欲言又止。
終於這一日,第n次,陶水心對上了秋菊幽怨的眼神,還是沒忍住開口安慰道:“你也不用怕,那日他自己沒有表明身份,要知道不知者不怪罪,我看那衍王也不是個小肚雞腸的,不會與你為難的。”
“真的嗎?”秋菊的聲音中帶著哭腔,她雖然不覺得此事會如此輕易揭過,但還是相信自家郡主的。
“我幾時騙過你,好了,別把自己嚇出病來。”
第二日學究病愈,陶水心又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日子不知不覺一天天過去,就像衍王的事情沒有發生過一樣。
陶家把這件事瞞得死死的,聖旨一天不傳,他們就一天不說不出去,京中也沒有任何傳言。
直到小年那天,宮中突然派了太監來傳旨,陶水心知道該來的還是來了。
雖然已經賜婚,但真正的成親時間定在了兩年後。
畢竟陶水心如今才13歲,女子一般15歲才成婚。
謝過了傳旨的公公,一切才算塵埃落定,府中一派喜氣洋洋。
陶大人夫婦即使有擔憂,現在也沒有什麼意義了,隻求衍王能初心不改,善待陶水心。
當日下午來賀喜的人就把陶府的門檻給踏破了。
陶家人丁單薄,也沒什麼本家,來賀的都是些外人。
陶水心作為待嫁的女兒,自然是不用出來應付這些的。
隻是即使陶水心不露麵,在大家的心裏她的身份也再和從前不同。
有人歡喜有人愁,此時的武侯府中,武中恒已經摔爛了不知第幾個杯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