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線索再度指向“炸月”的信息,豈不是說它在未來是有必要的?
“這不好玩。”楊永誠搖搖頭,他是不會輕易相信的——除非有鐵證。但目前他最需要的是混下去。
他的目光停留在那個標誌上:“也許我能和它們做點生意。”
……
楊永誠在紐約停留了兩天,特地去收集維蘭德集團的資料,這家企業也重視宣傳工作,通過網絡和報紙上的信息,得知它們在軍工業以及高科技工業領域的實力,非常強大,資本也很雄厚。
他是有想法把它們近未來的技術在實驗室裏還原,驗證正確後再申請專利,並推銷給對方,這是一條生財之道。但短時間內,毫無基礎的他很難做好這些工作,隻能當做是目前最明朗的目標。
一天後,他去租車公司租賃一輛SUV,目的地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一是自駕旅行,另一個是參觀MIT。在工程學方麵,比帝國理工出的不多,西海岸的斯坦福和加州理工也算,不過距離太遠。
在紐約停留並沒有機會,他想四處去看看。
楊永誠駕車離開紐約,路上車速漸快,還超了一輛警車。
在美國高速駕車是很平常的事情,楊永誠沒有紐約或者其他州的駕照,但對於熱門旅遊區域來說,美國警察默認許多國家的駕照,或英文翻譯的駕照公證件(比如中國),也能夠在大城市暢通無阻。
他跟著導航儀的指示一路往前,紐約距離波士頓三百來公裏,開車半天的功夫,特別是離開大都會後,東海岸特點立即呈現出來,交通發達,路況好,走大道很少遇到塞車,行車也維持著高速。
他把車速提到75英裏/小時,已經超過道路限速65的標準,但沒關係,周圍的車輛都一樣都這麼快,甚至還有瘋狂的小貨車以更高的速度超他車。當地的駕駛風格比較粗獷,警察一般也不管。
楊永誠知道秘訣:“群體效應”,即當一堆車都開快速的時候,隻要不是超速太離譜,警察不會管,反而是一堆車快,而唯獨你慢吞吞的擋路時,警察有可能會攔下你,檢查駕照和保險單。
所以他可以放心的跟著飆一段,車內再放些美國流行的Hip-Hop音樂,吹著口掃朝目的地趕去。
……
當天正午,楊永誠抵達波士頓。
市區裏找了家停車位寬裕的酒店,選了條件舒適的房間,一天150美元,他身上的預算隻有八千歐元,換算過來就大概是一萬美元左右,不過現在歐元兌美元浮動比較大,事情很難說。
酒店放下東西後,他繼續在網絡上收集有關維蘭德集團的資料。了解在逐漸加深,該集團旗下有銀行、工業企業和金融服務企業,世界五百強,涉獵的領域很廣,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
從另一方麵來說,這個集團不缺錢,對研究投入也非常豪爽,如果他能夠在裏麵任職,或者倒賣技術給它們,從巨人身上謀財……問題是該從哪裏開始,目前維蘭德集團需要哪方麵的技術?
再受製於自身的資金問題,他沒有條件搞實驗或者技術研發,就限製了他能發揮的空間,也將更多的集中在純知識領域,但工業企業顯然更需要拿得**麵的成果,比如技術專利之類的。
這是擺在麵前的現實難題。
楊永誠暫時想不出來,他現在沒有基礎,也缺少資金,拿不出看家本領,別人就不會相信他的能力。思前想後,他決定先掌握基礎,MIT和哈佛都是知名學府,他能找到很多專業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