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爸媽是機械廠的正式工,他哥哥也是紡織廠的正式工,大嫂在家帶孩子。
他長得好、學習成績好,性格討人喜歡,生活無憂無慮。
唯一一點不如意的地方,就是家裏住的地方實在太小了,勉勉強強被分作三房兩廳,侄子侄女還是隻能跟大哥大嫂擠著睡。
去年畢業,他麵臨人生中的第一個選擇,要麼找工作留在城裏,要麼就下鄉。
他大哥的那個工作,也是他爸媽在他哥畢業的時候找了關係花大價錢買下的,所以他爸媽也一直在幫他打聽。
但是別人家的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下鄉,而且隨著知青回城政策的慢慢放開,政府得為一部分符合回城條件的知青提供適配的工作崗位,除此之外,很多下鄉已久在新政策出來後終於看到希望的知青,也想要通過找一個正式的工作回城,所以,大家隻能比拚誰的關係更硬、誰願意出的錢更多,工作是愈發難找。
如果沒有工作他就隻能下鄉了,徐開運無所謂,但是他爸媽不放心,他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都不會,而且他是老小,他爸媽最疼他,怎麼可能讓他下鄉。所以他們老兩口商量了下,決定讓他媽內退,然後把工作給他。
就這麼件事之後,家裏開始了無窮無盡的爭吵。
他大嫂不同意,因為他媽現在已經是工會主任了,工資有60塊一個月,更不用說還有逢年過節的福利。如果他媽內退然後把工作給他,他隻能拿25一個月,工資差了一大截不說,也沒有了工會主任的體麵。
這件事一直僵持著沒有結論,直到有一天,徐開運有一個朋友決定好要下鄉去茶場了,他朋友知道他家裏的事情,問他想不想一起去,如果想去的話,他朋友就找自家親戚幫忙安排一下。
是的,省內的茶場在現在已經是知青下鄉很好的去處了,雖然也很辛苦也很累,但是有補貼呀,所以也不是輕易就可以去的。
徐開運躺在床上想了一晚上,第二天,他就偷偷摸摸跑出去,瞞著他爸媽遞交了報名表。
直到報名通過那天,事情已成定局,徐開運才跟他爸媽講。
接著又是一場兵荒馬亂。
但徐開運報名表交的晚,組織統一給安排的下鄉列車,出發時間就在幾天後。
時間很匆忙,他收拾好行李,告別完朋友,過了沒兩天,他就來了石子塘茶場。
結果就是他忘記告訴他媽地址,他媽一直哭一直忙著和大嫂吵架也忘記問他了。
徐開運走得時候也沒拿家裏的錢,就帶著幾身衣服和自己存下的四五十塊錢下了鄉。
因為他想靠自己,他不想吸父母的血,什麼事情全都靠家裏,把父母的都當成自己的,就像,就像他大哥那樣。
他大嫂和他媽吵架,他大哥半點沒去攔,那不就是和他大嫂一條心麼。
總歸他現在過得挺好,也對這邊的山山水水和亂七八糟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好奇。
他看著落在天邊的夕陽,看著成群落在水田裏的白鷺,看著錯落在鄉間各處的房屋升起的嫋嫋炊煙,看著遠處的重山疊嶂,他內心深藏的憤慨逐漸平息,也慢慢升起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
新的一周,徐開運還是跟著王大哥學維修、學開車,王大哥送貨的時候他也跟著,不過到了平坦的地方,王大哥會完全放開手讓他來開車。
這一周,茶場挺熱鬧的,因為他們白天上工,晚上還得在操場開會學習,學習新思想爭做新青年。
晚上的學習大會,大家都會提前到,趁著會還沒開始,湊在一起聊天嗑瓜子,生活好不愜意。
相比之下,桃山公社的劉家和遠在省城的徐家,都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爹,二哥,你們回來了!”
是的,劉文悅他爹和他二哥總算從水庫那邊完工回來了。
“我去,這個夥食也太豐盛了些吧,我咋不知道我和爹在這個家這麼受歡迎了,這都比得上年夜飯了啊。”劉文江放下行頭,幾步就跑進了客廳,然後整個人趴在了飯桌上。
劉文悅對自己二哥日常忘記帶腦子的行為表示很無奈,“咱們家每天都這樣吃,你也不想想,我們也不知道你和爹今天回來呀。”
“咱們家這是發達了?”劉文江猛地抬起頭看向自家妹子,眼裏閃著興奮地光芒。
“文江,你不餓不吃飯就一邊呆著去,孩他爹,你趕緊過來先吃飯,你們肯定還沒吃飯呢吧。”劉大娘見這爺倆回來了就趕忙去廚房拿碗筷,劉文悅幫著她娘,一把把他二哥推開,拉著她爹先入座。
“咱們家啊,是遇著貴人了。”劉奶奶也無不感慨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