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陣“噝噝”聲,一股強烈的白色蒸氣流從“危險流浪者”的側麵噴了出來,機甲和尾巴頓時變得朦朧不清。紐頓起初以為怪獸的斷尾戳穿了機甲的關鍵係統。蒸汽羽流逐漸消散後,紐頓豁然省悟。

斷尾一動不動地僵在半空,上麵的冰在閃爍著微光。

他們使用了冷卻劑!羅利,或者真子,或者任何正在駕駛“危險流浪者”的戰士打開了側麵的冷卻劑儲存器。幹得漂亮!這樣一來,機甲必須盡快鎖定勝局,否則它會因過熱而受損,這是舊式核動力機甲的通病。核裂變反應產生大量廢熱,所以Mark三代機甲渾身上下在設計時需要巧妙地處理傳熱和散熱的問題。

這招果然奏效,羅利就像一個被激怒的牛仔,靈光一閃,想到這種操作指南上絕對沒有的格鬥技巧。現在紐頓百分之百地確定,羅利就在機甲裏麵。隻有對“危險流浪者”了如指掌才能想到這一策略,而任何其他駕駛員都沒有達到這種程度。

當然,除了真子。蔡天童早就把他所知道的關於Mark三代機的一切知識教給了她,而天童的水平絕不遜於羅利。

“危險流浪者”抖了抖身子,朝“尾立鼠”大步邁去。纏在身上的斷尾被震得四分五裂,碎落一地。

怪獸最後大吸了一口氣,喉頸處極度膨脹,突然,一團巨大的酸液飛速噴出,正如紐頓所料。酸液濺潑在“危險流浪者”的軀體和雙腿上,隻見鎧甲的外層須臾間熔化成了液態。紐頓甚至能看到機身裏超級扭矩的發動機繼電器組和液芯導管的保護層。此時此刻,它們依然保持著係統的完好性,至少看起來如此。

然而,“尾立鼠”又開始大口吸氣,喉頸再次鼓脹起來,第二輪噴射呼之欲出。

“危險流浪者”猛向前衝,一把拽住怪獸的頸部液囊,將裏麵的液體全部擠了出來。速凍斷尾的冷卻劑也封合了機甲肩上的傷口,因此,“危險流浪者”有足夠的力量緊緊抓住“尾立鼠”。怪獸用力擺動,朝機甲狂抓亂舞。“流浪者”使勁扭擰著在幽暗中發出亮藍光的液囊,隨後,一陣猛力,將液囊硬生生地從“尾立鼠”喉嚨裏扯了出來,一揮手,液囊拖著幾片皮膚碎塊向海港的方向飛去,藍光閃爍的酸液一路上滴滴答答往下掉。

“尾立鼠”痛苦掙紮,怒吼喧天,它憤怒地將“危險流浪者”重擊在地,充分利用它的體型優勢製服了機甲。它高舉雙臂—紐頓再次大吃一驚,雙臂上竟然展開了一對翅膀,比他在通感時看到的失敗版本要大得多。那時看到的怪獸看起來就像小孩子畫的飛禽走獸,隻是個吊車和天平這類事物的拚合物。眼前這對翅膀卻足有兩個怪獸那麼高,撲打起來,狂風大作,旁邊的汽車被吹得無影無蹤。一開始,翅膀撲打得很慢,但轉眼間,速度逐漸加快,直至模糊不清。整個過程讓紐頓想起跳鷹直升機馬達啟動的樣子。

“尾立鼠”甚至像跳鷹直升機那樣飛離地麵,把後爪緊抓著的“危險流浪者”吊了起來。“流浪者”試圖掙脫,不停地捶打怪獸的後肢和尾部,但因懸蕩在空中而無處借力,每一拳都疲軟無勁。“尾立鼠”在**的上空越飛越高,飛入低垂的雨雲後,沒了蹤跡。“危險流浪者”和兩位駕駛員也隨之消失了。

環太平洋聯合軍防部隊(PPDC)

撞擊力測試和駕駛員安全係統報告

暨Mark第三代機甲頭部內部設計說明

2017年3月22日

阿維德??因澤布盧肯,勒沃庫森機甲研究所首席工程師

與怪獸的早期交戰表明,機甲駕駛員麵對的兩大危險因素是擠壓/衝擊至傷和溺水。新版機甲體現出多項進步,既能有效地防範這兩種危險,又能減少駕駛員的陣亡率。具體細節如下:

增設氧氣再循環係統

早期機甲通過設立操作艙密封環境係統實現了水下作戰。實踐證明,這些係統效果良好 ,故障自動保險機製符合預期。此外,Mark第三代機甲還為每位駕駛員增設了個人氧氣再循環係統,並與作戰服頭盔相結合,其氧氣補給源獨立於內部空氣維持裝置。如果操作艙外殼在水下破裂,這一係統將提高駕駛員存活率。

增強衝擊抗力

即使機甲操作艙完好無損,仍然有很多駕駛員喪生,致命原因多是機甲摔倒時產生的巨大衝擊力。Mark第三代機甲擁有經過升級和強化的**穩定性,其頭部內部構造也經過了強化處理。在測試中,即使從遠遠超過機甲身高的地方摔下,頭部依然保持完好無損。將減震抗衝擊機製納入運動平台後,駕駛員的存活率極大提升。總體來說,這些改進將顯著增加駕駛員在機甲倒地和其他高強度衝擊中的存活率。

配置密封加壓逃生艙係統

對Mark第三代機甲來說,最新的東西莫過於自動逃生艙係統,它能將駕駛員分別彈射出去。設計師將這一係統巧妙地集成到操控杆組件,一個連接駕駛員和運動平台的裝置。該係統的啟動方式有兩種,可以在全息平視顯示屏上發出指令,也可以按下手部控製麵板上的開關。係統一旦激活,駕駛員將被裝入各自的逃生艙,然後從機甲頭部上方的小孔飛速彈出。每個逃生艙均配有可持續一個小時的生命支持係統,裏麵還包括導航器,可視定位儀和浮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