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雲和竇英已經手拉著手跑進人堆裏去了。兩姐妹才轉了一小會兒就買了不少東西,連六歲的竇英都抱了滿懷。最後終於在猜謎的棚樓前與竇瑜幾人會合。
除夕街上還沒有正月十五那樣盛大的燈會,但仍有由猜燈謎衍生的猜迷攤子,這類遊戲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之一。店家特意置了棚樓,裏麵高高懸掛著錯落有致的拳頭大小的紅繡球,每個繡球裏都放了一個謎題,射中者才能得到猜迷的機會。
第一次在奉都遇見這樣的攤子時,竇瑜因為從沒玩過,隻在一旁靜靜地看。竇雲臂力弱,連輕軟的小箭也射不遠射不準,一腔才情無處施展,急得要哭,於是請求她幫忙射箭。
那時候她還在試圖與家中的哥哥妹妹們培養感情,便痛快地答應幫忙,也當真射中了。可射中之後才知道這一步驟不能由人代勞,最後隻好自己絞盡腦汁解謎底。也正是因為這段烏龍,她才和梁微平結了仇。
當時竇瑜輸在了讀書少,正對著化用詩詞的猜字謎愁得一頭霧水,結果謎題被自來熟的梁微平輕易解開了還順便奚落她是豬腦子。竇瑜本來懶得理他,不想剛回竇家就在外與人起爭執,但接下來他每猜中一條謎題就要大聲念出來,再用得意鄙視的眼神盯著她看,讓她煩不勝煩。後來她假意射繡球,換了站位又故意射偏,直接射中了梁微平的發冠,害他在街上眾人麵前披頭散發十分失禮。
原本她隻當做一報還一報,偏偏梁微平和竇益是好友,經常出現在家中。竇益與竇瑜的關係沒有破裂之前,還幫妹妹斥責過幾次梁微平口無遮攔。
此後一來二去,梁微平的言行卻越來越奇怪,在對竇瑜的態度上,儼然和竇益顛倒了,常在兄妹二人間潤滑。
若郎有情妾有意,尚算一段佳話。可竇瑜一見到他就煩,能躲則躲,不好聽的話也說了一籮筐,梁微平更是與閆家二娘閆銀夢早早定下親事,所以兩人既於情不合,又於理不配。在竇瑜被禁足之前,梁微平因放言非竇家阿瑜不娶,想與閆家退婚的事鬧得很大,隻是別人不去責怪朝秦暮楚的梁微平,卻都來編排竇瑜的不是,竇瑜為此異常不解。不僅閆二娘因此恨上了她,連竇雲都要與小姐妹同仇敵愾。
所以再一見到梁微平,竇瑜愁得頭都大了。
棚樓旁支起戲台唱起了戲,排上號兒的主顧掏出銅錢點了一出《征西南》。板鼓開場,一穿銀甲一穿紅官袍兩位伶人前後腳從掛布後登台,兩人腰間都挎著寶劍,這與往常唱《征西南》的伶人裝扮不大相同,不過戲文登台時常有改動,一時間也無人留心到這一點,隻顧著看熱鬧了。
穿銀甲的伶人年輕俊秀,身段優美。他先提劍舞了一小段,台下紛紛叫好,圍觀的人也越來越多。竇雲被喝彩聲吸引,拉著竇益往人群裏擠。竇益展臂抱起竇英,催促郭素一同去看。
郭素腳下卻沒動,一直留意著幾步之遙的竇瑜。
竇瑜看到一旁賣糖畫的攤子,想起自己從前在通州時的喜好,走過去挑了兩支“雲上遊龍”和“天狗食月”拿在手上。結果正在荷包裏掏銅板的工夫,就被梁微平劈手奪走了一個。
梁微平怕竇瑜再搶回去,連忙塞進嘴裏舔舔,又忍不住嘴賤,“真難吃。”舉起來打量了一下,“這畫的是什麼,一條小蛇?”
竇瑜看了他一眼,又轉頭看到攤主正因為梁微平毫不留情的點評而對他橫眉豎目,默默挑了一支新糖畫,付好了錢指指梁微平,與攤主說:“誰吃的誰付錢。”
隨即抬腳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