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章 五(1 / 2)

“喂……”黃老師向對麵山腰上一個小小的人影揮手,用帶著有點像四川話的口音說:“那是學校裏的趙老師,是我老婆,她教語文,我教數學,她來接我們了,你們來她很高興。”

喻凡也向暮色裏那個身影揮手,身影背後是幾間簡陋的房子,房子灰撲撲的隱在暮色裏,那就是這片山裏的小學。

五十來個寨子裏的小孩每天爬山,過河,步行來到學校。天不明就出發,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默默行走,走到太陽升起,走到露珠消融,才能到達這幾間灰牆土瓦的教室。等到太陽西沉,她們就又會踏上滿是石頭的山路,一步一步走回家,再幫留守在家的爺爺奶奶割草,喂豬,做飯。

喻凡站在破舊的小樓麵前,眼眶發酸,忽然共情了這裏孩子們上學的心情,這兒不是簡陋的房屋,它在孩子心裏就是賣火柴的小女孩用雙手捧著的一小叢火光,是希望,是不管城市裏還是大山裏,孩子們都一樣的對知識的渴望,所以他們可以堅持每天步行幾個小時來回,刮風也要來,下雨也要來,來了心底的渴望才會得到慰藉,來了就會窺見到山外麵的世界。

趙老師高興的看看喻凡,又看看蔣浩然,嘴巴一直在笑,“我做好飯了,學生們興奮的不得了,說要等新老師過來,天黑了,我讓他們回家,說明天一大早就能看到新老師,他們才回去了。”

喻凡跟著趙老師往她和黃老師的屋子走,覺得趙老師很像他的輔導員,是個熱心可愛的姐姐。可能在山裏呆久了不見生人,看人的眼光都透著親近,就想跟人多說幾句話。

學校裏一共兩個班,二三年級一個班,四五年級一個班,學生再大些就要到鎮上上學。三間教室並排坐落,其中一間雖然擺上了書桌但是因為沒有的老師,還空置著。教室旁邊是一棟木製的二層小樓,一樓隔成兩間,一間是廚房,一間作了辦公室。

廚房進門靠牆放著個笨笨的大水缸,清清的水麵上浮著一個葫蘆瓢。因為山裏地勢較高,接不上自來水,村民幫學校在附近打了水井,學校老師要把水從井裏打來倒入缸中。山裏的水很甜,但涼的很,比冰箱裏的冷藏水還要冰。角裏有個燒柴的大灶,柴火整整齊齊的碼在灶對麵的牆根兒。趙老師怕喻凡他們不會燒,又專門給他們準備了一個可以拎著走的小爐子。

廚房隔壁的辦公室比廚房要小些,裏麵擺著兩張書桌,放著教學要用的書和學生的作業本。樓上加蓋了一間房,木樓梯搭在了室外,光照雨雪的侵蝕使木質已呈現斑駁的烏色,吱吱呀呀的踩上去就是趙老師黃老師兩個人的臥室。

小樓後麵不遠處的一間磚房是為曾經來過的誌願者加蓋的。現在正好給喻凡和蔣浩然住。趙老師把屋子收拾的很幹淨,山裏不好運家具,當時工人就在這間屋子的窗下砌了個土炕,土炕又寬又大,大到在上麵可以打滾兒。趙老師鋪好了幹淨的床單,喻凡高興的拿出了他的棉被放在上麵,對著趙老師笑:“謝謝趙老師,真是給你添麻煩了。”說著打開行李包拿出兩盒點心,“這是專門給你們帶的,我們那裏的特產。”喻凡看起來又乖又有禮貌,趙老師被喻凡哄的合不攏嘴。

晚飯趙老師早就做好了,一碗碗放在大灶的鍋裏被水蒸氣煨著。

趙老師搬出一張到膝蓋那麼高的暗紅漆色小方桌,四個人熱熱鬧鬧的圍坐起來準備開飯。趙老師炒了三個菜一個湯:小米辣炒臘肉,一盤炒青菜,一盤青椒炒土雞蛋,還有一盆撒了青綠蔥花的乳白色的小魚湯。臘肉肥瘦相間,切成薄薄的一片,在昏黃的燈光下透著薄薄的光,用辣子炒了,非常下飯。湖裏的小野魚雖然多刺,但湯水乳白,回味甘甜。雞蛋是黃老師養的山雞蛋,每天撿來兩三個,一過油就黃澄澄的香味四溢,青菜和青椒則是黃老師在教室屋後種的,一桌子紅綠黃白,大部分食材都是自給自足,因為新鮮天然隻要放點鹽就很美味。喻凡想,趙老師恐怕是把最好的東西都拿來招待他們兩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