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可以在這眾多的角色中轉換自如,但有的人卻在壓力下應對不了這些角色的轉換,突然做出一些和自己日常反差非常大的行為,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例如:有的人平時個性溫柔,可是突然發起火來很是可怕,砸了屋裏的東西,發泄自己的憤怒。等到一切平靜之後就連他自己都驚呆了,眼前一片狼藉,便開始問自己,剛剛發瘋的那個人是自己嗎?還有一些人在生氣的時候頭腦一片空白,做出許多過激的行為,甚至傷害別人,過後自己全然不知曉。還有的會表現出人格的不連貫性,可能有的時候正在好好地與別人說話,在某些話題的刺激下卻忽然暴躁地指責別人不該用那樣的語氣跟他說話,或者與交談的人突然說些很不相幹的話,言談舉止忽然像是變成了另一個人。這種表現就是一種人格分裂。
多重人格分裂學名又稱為“間歇性人格分離”,臨床上的主要特征是,患者自己將內在的意識活動,從整個精神層麵解離開來以保護自己,但也因此喪失原來的自我。美國有篇報道,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克魯博的人,他竟然有三種不同的人格。這三種人格會在不同的時候出現。克魯博在25歲時創立了自己的公司,經營得非常好,父母說他從小就很聰明好學,個性沉穩,一直都很優秀。可是他父母卻不知他經常半夜出沒各種娛樂場所,淩晨喝得爛醉回家,白天正常上班。有一次他父母無意中發現他晚上不在房間,第二天便詢問他,他卻全然不知,說自己一晚上都在房間睡覺,自己最不喜歡晚上出去應酬了。而事實上他確實不知道,晚上的時候他就變成另一個自己強尼,而且和平時的自己反差很大。後來,他的人格分裂更嚴重了,出現了第三人格,是個性格粗暴的男人,非常冷血,開始的時候虐待自己的狗,後來更嚴重,有一天,他和鄰居因為家裏的菜地發生了爭執,晚上的時候,他悄悄進入鄰居家,將熟睡的鄰居殺死。當警察來抓他的時候,他自己大喊冤枉,說他根本不認識這個鄰居。有些人確實會像案例中的人一樣,在不同角色之間轉換,這些角色有不同的記憶和個性。這樣的人會出現暫時性失憶的現象,即他剛剛做過某事,現在你問起他來,他卻聲稱不太記得了,甚至根本就矢口否認。
患者一般都具有兩種以上的人格,由於主人格不夠強大,在某些打擊或刺激下,子人格會一下表現出來,往往是小時候受過什麼傷害,他們不敢麵對,選擇躲避,把內心的軟弱藏在心裏,慢慢形成了多重人格。人會有很多負麵情緒,如悲傷、抑鬱、孤獨等,但是一般人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慢慢好轉。現實中也存在不少有心理障礙的人因無法管理這些情緒而表現出其他人格,而且當他們到了新的環境生活,可能還會增生出新的人格。這些人無法像大多數人一樣可以在不同時間表現出相對穩定的、一貫的、完整的人格特征。
薑文和趙薇主演過一部叫《綠茶》的電影。在戲裏,趙薇飾演了一位名為吳芳的大齡女博士,不停地相親,薑文飾演的陳明亮就是他的相親對象之一。每次與陳明亮見麵時,吳芳都要點一杯綠茶,陳明亮很好奇,便問她為什麼總是喝綠茶。吳芳說:“我有位朋友叫朗朗,彈得一手漂亮的鋼琴,人也年輕漂亮,很受男人喜歡,她常對我說可以從一杯茶預測一個人的愛情。”有一天晚上陳明亮在一家酒吧裏見到吳芳正在彈鋼琴,此時的吳芳很不一樣,長發披肩,美麗性感,陳明亮都看傻了,等吳芳演出完畢後,陳明亮走上前去說:“吳芳,沒想到你還有這樣的一麵。”吳芳笑笑說:“你是誰呀,每天像你這樣和我搭訕的男人有很多。”陳明亮說:“吳芳,白天我們才見過麵,現在裝作不認識我嗎?”吳芳說:“我根本不是什麼吳芳,我的名字叫朗朗,我也根本沒見過你。”說完便揚長而去。幾日後他遇見吳芳時詢問起晚上酒吧相遇之事,吳芳也一臉茫然,說他一定是認錯了人。在之後的日子,陳明亮便糾結於麵容一模一樣,性格和行為卻截然不同的兩個女子之中。
電影裏趙薇飾演的這個角色便有兩種不同的人格。吳芳一直希望自己能夠收獲一份愛情,可是由於她呆板,穿著打扮老氣,與他相親的人大都被這位女博士嚇跑了,吳芳一直幻想自己能夠變得嫵媚動人。一些幻想的滿足感可以創造另一個人格,有時候,我們和這些人格會有一些互動,仿佛他們是不相幹的其他人。這可能是滿足我們內心裏的某種需要吧,就像有些個性孤僻的人,他們渴望朋友,可是這個願望在生活中得不到滿足,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一個幻想朋友,尤其是孩子,他們心理發育不健全,在某種刺激下會出現一個幻想的朋友或是自己一下子就變成了這個人,並稱自己是被附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