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豫不決的人往往內心脆弱,他們在意別人的評價,往往擔心自己會遭到別人的嘲笑,所以更加小心慎行,生怕一個決定讓人家笑話。這些人不僅在意被其他人稱為“白癡”,還會想象出別人一定在背後捂著嘴偷笑,或是一定指著自己的後背說:“真是個愚蠢的人。”這些人渴望擁有、害怕失去,更希望選擇完美,可選擇的結果是未知數,最後什麼都沒有,於是患得患失。他們最怕後悔,所以不斷比較,結果卻是“做出了錯誤的選擇,悔之晚矣”。他們希望別人幫自己做出選擇,其最大的願望是:“可不可以不選擇?”
要改變這種心理首先要對自己有信心,培養自信自主自強自立的勇氣和信心。提醒自己要果斷,學會當機立斷處理事情,做了就不後悔。即使選擇是錯誤的也是一次勇敢的嚐試。先從一些小事開始,學習果斷處事的習慣,好好地迅速地處理一件事,以後就能快速處理更多的事。同時,學會承擔後果,不要回避責任,鼓起勇氣承擔起生活給你的責任,這時,你對自己會有全新的認識,也不會那麼在意別人的看法,處處依賴別人的觀點,失去自我。其次是在處事時考慮要周全,避免錯誤的出現打擊自己的信心,但周全不是瑣碎而瞻前顧後,縮首畏尾。
一個人一生中要麵臨無數次選擇,許多人幾乎在每一次選擇中都會猶豫不決,尤其是在做出一個重要選擇時,更是十分艱難,甚至是痛苦的。凡事深思熟慮的人,可能不容易出錯,但易錯失機會,而過於猶豫不決的話,可能什麼事都做不成了。俗話說得好:“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患得患失之後你會發現機會已經溜走了,那麼,再埋怨和懊惱又有什麼用呢?如果不考慮,就去做,那就是武斷,如果想了又想,不敢下手,那就叫優柔寡斷,同樣一事無成。既然有選擇,就有各種可能,所謂有舍才有得,適當時候我們必須放棄一樣才能得到更多,當我們坦然麵對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己替自己做主了。
隻要你過得比我好,我就受不了——嫉妒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地受到別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覺中對別人產生嫉妒。嫉妒幾乎人人都有,它是人們普遍存在的病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嫉妒是一種複合病態心理,有的人因為看到了別人的才華、背景、相貌、成就等都優於自己,很是羨慕,漸漸地心裏開始不平衡,於是就產生一種包含著憎惡與羨慕、憤怒與怨恨、猜嫌與失望、屈辱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的複雜情感。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時,心裏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看到別人的成就,他們想的不是“你好,我要比你更好”,而是“我不好,也不能讓你好”。自己不如別人,就要拖住別人,要不就是設法陷害別人,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心理。
有一個好吃懶做的人,他每天什麼都不幹,所以日子過得很不好。可是他看鄰居每天過得也很清閑,卻衣食富足,他很是嫉妒。於是,他誠心地祈禱上帝,希望上帝能夠給他富裕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誠意感動了上帝,上帝對他說:“現在我可以幫你實現任何一個願望,你想要什麼都行,但前提就是你要的東西你的鄰居也會得到,而且是雙份的。那個人聽後興奮了半天,但他仔細一想:“如果我要一座大房子,我鄰居就會得到兩座大房子;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鄰居就會得到兩箱金子;如果我要一個絕色美女,那個家夥竟然會白白得到兩個美女……”他思前想後,不知道該要什麼,要什麼鄰居都會比他多,他再也接受不了鄰居比他過得好。最後,他一咬牙對上帝說:“唉,你挖我一隻眼珠吧。”相信上帝聽了他的話都會震驚吧,一個嫉妒的人,隻因為不想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竟然想出如此損人不利己的辦法。
嫉妒心何等可怕,它會讓人做出惡劣的事,它可使親人、朋友、同事間的友誼喪失,感情破裂,關係緊張,重者會造謠中傷,甚至導致攻擊、破壞別人的行為。嫉妒的長期持續還可造成身心疾病。有一個人,非常嫉妒他的鄰居。他和鄰居家的男主人一個單位好幾年,如今人家已經是科長,他還是一個普通員工;鄰居家的房子比自己家的大,生活也比自己富裕;兒子學習又好,又乖巧。老婆時常抱怨他:“你看人家和你都是同一個單位的,為什麼人家就能當上科長,你這麼多年都白混了。”他也經常聽見周圍的朋友誇獎鄰居家的孩子,相比之下,他覺得自己整天活在鄰居的陰影下。於是,他看見鄰居家有點好事心裏就不痛快,他的鄰居越是高興,他越是不高興。他心裏太不平衡了,整天想著為什麼他們家就不發生點倒黴的事呢?每天都盼望他的鄰居倒黴,希望有天鄰居因為工作失誤被降職,甚至盼著鄰居得什麼不治之症,鄰居的兒子夭折……光是想想這些心裏都覺得痛快。可是,每當他看到鄰居時,鄰居總是活得好好的,並且微笑著和他打招呼,這時他的心裏就更加鬱悶和生氣,恨不得鄰居家一夜之間失去所有,家人每天都以淚洗麵。可是,現實讓他很失望,就這樣,他每天折磨自己,身體日漸消瘦,胸中就如同堵了一塊石頭,吃不下也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