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一天,他忍不住了,決定給他的鄰居製造點晦氣。晚上,他在花圈店裏買了一個花圈,打算趁沒人的時候偷偷地給鄰居家送去。當他走到鄰居家門口時,聽到裏麵有人在哭,此時鄰居家的男主人正好從屋裏走出來,看到他送來一個花圈,忙說:“這麼快就過來了,不愧是多年的好鄰居,真是非常感謝!”原來鄰居的父親剛剛去世。這人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嗯,應該的。”他見此情況不得不隨了禮,然後很無趣地回家了。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看見身邊的人比自己優越,由羨慕轉化為嫉妒。在與別人的比較之中,他自己找不到平衡,因此,他隻好希望對方越倒黴越好,這樣心裏才能舒服。而對方的生活並不會因此改變分毫,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而且折磨來折磨去,自己仍然一無所得,而對方的生活依舊精彩。
巴爾紮克說:“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為痛苦,因為別人的幸福和自己的不幸,都將使他痛苦萬分。”嫉妒者不惜犧牲自己也要迫害別人,但往往都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有隻雄鷹,整天在空中翱翔十分得意。有一天,從遠方飛來另一隻鷹,飛得比它還高,周圍的鳥都稱讚它。原來的那隻雄鷹心生嫉妒,它決定除去那隻外來鷹,於是對獵人說:“你把它射下來吧。”獵人說:“好,可是我沒有箭,你拔根羽毛給我吧,我好把那鷹射下來。”為了除掉那另一隻鷹,別說是拔羽毛了,做什麼它都會答應。嫉妒的鷹就從自己的屁股上拔了根毛給獵人。但是那鷹飛得太高了,箭根本沒有射到。獵人說:“你再給我你的羽毛,我再射一次。”於是,嫉妒的鷹又從自己的屁股上拔了根毛給獵人。可還是射不下來。獵人一次又一次用它的羽毛做箭,直到它屁股上所有的毛都拔沒了,還是沒有把另一隻鷹射下來。可是,這隻愛嫉妒的鷹卻再飛不起來了。獵人轉向它說:“沒有射到它,那麼我就抓你好了。”於是就把這光禿禿的、愛嫉妒的鷹抓走了。
莎士比亞說,嫉妒是一個綠眼睛的妖魔。的確,嫉妒的人不能容忍別人,會用各種手段去破壞別人的幸福,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語進行中傷,有的采取卑劣手段。嫉妒是一種不健康但又常見的現象,因為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讓我們眼花繚亂,我們難免拿自己與他人作比較,當發現自己在各方麵都不如別人時,這種心理不平衡感就會油然而生。由於長期處於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中,情緒上總有壓抑感,久而久之可能導致器官功能降低,產生不良的身心反應。因此又可引起憂愁、消沉、懷疑、痛苦、自卑等消極情緒。
安妮與露西是設計學院的同學,兩人入學後住在同一房間。不久後,兩個人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安妮活潑開朗,家境非常好,人又漂亮,周圍人都很喜歡她。露西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出生在一個藍領家庭,自幼聰明,許多人都誇她。可是,與安妮相比,露西逐漸覺得自己像一隻醜小鴨,安妮卻像一位美麗的公主,心裏很不是滋味。她認為安妮處處都比自己強,占盡了風頭,而她雖然與安妮是好朋友,也不過是在襯托安妮罷了。她越來越嫉妒安妮,有一次,安妮的設計作品獲得了學校設計大賽一等獎,露西知道後,便將安妮的其他設計樣品偷走,悄悄燒掉了。安妮發現自己的畫冊不見後,向她詢問,她便裝著一臉無辜說:“我沒見到呀。”這樣背後搗鬼的事發生了許多回。露西交了一個男朋友,是她的學長,兩個人過得很甜蜜。但是有一天,她發現安妮與自己的男朋友在一起說說笑笑,心裏一陣酸意襲來。她心想,安妮很受男生喜歡,追她的人很多,可為什麼偏偏搶自己的男朋友?她內心就像被針紮一樣,開始和她男朋友頻繁吵鬧,也不再理安妮了。最終,男朋友與他分手了,她覺得一定是安妮拆散了他們,由嫉妒心生怨恨。一日,她趁安妮不注意,用水果刀捅向安妮……
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會阻止自己上進,使自己遇到困難也無法解脫。嫉妒者不能容忍別人超過自己,害怕別人得到自己無法得到的名譽、地位等,在他看來,自己辦不到的事別人也不能辦成,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別人也不能得到。大千世界,不平等的事天天都在發生,存在著生長嫉妒的土地與溫床。從羨慕別人手中玩具的孩子到曆經坎坷的老年人,深受嫉妒心理之害的人並不少見。長久的嫉妒心不但危害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危害更大。嫉妒心強的人身心健康會受到嚴重損害,自己會變得情緒失控、自製力差、心胸較狹窄,長期下去會形成心理疾病。其次,嫉妒會使人變得孤立無援,結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強的人往往事事好勝,常想方設法阻止別人發展,總想壓倒別人。身邊的人都會躲開你,不願與你交往,從而給自己造成一個不良的人際關係氛圍,你會感到孤獨、寂寞。
各人有各人的長處,不能因為自己有所短而害怕別人超過自己,心生嫉妒,阻礙和陷害別人來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因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總有比我們聰明的人存在,我們不能總是想著和他們比心計。大思想家伯特蘭·羅素說:“嫉妒盡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盡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個惡魔。它的一部分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表現;人們在黑夜裏盲目地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隻是走向死亡與毀滅。要擺脫這種絕望,尋找康莊大道,文明人必須像他已經擴展了的大腦一樣,擴展他的心胸。他必須學會超越自我,在超越自我的過程中,學得像宇宙萬物那樣逍遙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