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真的是這樣嗎(1)(1 / 3)

信不信由自己?——堅信定律

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著的話。”作為領袖,馬丁·路德·金始終堅信自己會成功。為了這個信念,不論遇見多大的困難,他都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努力多年,最終成功而至。信念是打開成功之門的第一把鑰匙,很多人對理想沒有堅定的信念,他們就不可能全力以赴,也就不可能迸發出無窮的潛能。

羅傑·吉爾伯特·班尼斯特說:“如果一個人可以在痛苦中堅信自己可以推進到更遠的地方,這個人就能獲得勝利。”從20世紀初開始,無數人夢想著完成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即4分鍾內跑完1英裏,但是無人能及。可是羅傑·吉爾伯特·班尼斯特堅信自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並為此努力著。

多少年來,這個“夢幻1英裏”成為被田徑運動員和心理學家研究的對象。該怎麼樣實現這偉大的目標呢?研究者認為在華氏68度的氣溫條件下進行,沒有風,堅硬幹燥的土地賽道才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理想狀態。可是羅傑·吉爾伯特·班尼斯特在1954年5月6日,在每小時15英裏的逆風中突破1英裏跑4分鍾大關。多少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在羅傑·吉爾伯特·班尼斯特的腳下變成了可能,打破了這個信念障礙。成功不僅源於不懈的努力,心理作用才是一切皆有可能的關鍵。之前所有的專家都認為這個成就是不可能達到的,可是強烈的信念使他超越了“設限”,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認為不可能的事。班尼斯特在解釋自己為什麼要跑步時說道:“我們跑步是因為我們享受跑步的感覺,這幾乎是情不自禁的。社會和工作給我們強加越多的限製,那麼跑步就越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情感的釋放,對自由的向往。人類的精神就是永不服輸的精神。”

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遇到了挫折和失敗,就想:“這下完了,完了……”然後他不斷聯想可能會出現的糟糕局麵,陷入了無限的憂慮中。認為自己不行了、能力不夠、肯定會輸,對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產生“自我設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過去曾經失敗過,因而對於未來也不敢寄望會有成功的一日。事實上,這種人的境況並不那麼糟糕,隻不過因為對自己沒信心,才會表現出負麵的情緒。

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是個天才,大家都稱讚他的天資聰穎,又熱愛計算機,能夠創建微軟帝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殊不知他為了成功實現自己的信念而勇敢地走上了一條前無古人的路。當蓋茨第一次接觸到“個人計算機”這個東西時他就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計算機將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辦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這樣信念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為個人計算機開發軟件。開始,他決心編寫一套電腦程序,讓普通人也能使用計算機,並且他馬上著手去做。比爾·蓋茨是個執著的人,他一旦想完成什麼事,就堅信自己能夠找出一條路來。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他和另外一個朋友幾乎沒有休息,終於寫出了一套程式語言,因而也使得個人電腦問世。不久後,蓋茨創建了“微軟”,在他的領導下,微軟持續地發展改進軟件技術,使軟件更加易用、更省錢和更富於樂趣,這些成就最終改變了世界。三十歲的時候他成為一名家財億萬的富翁。的確,有把握的信念能夠發揮無比的威力。

堅信不是一種空想,而是目標和行動的緊密結合。有了堅定的信念,有了必勝的信心,行動才會變得更有成效。沒有堅定的信念,就意味著一開始就把自己打敗了。比爾·蓋茨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何來微軟?每天的生活中,我們每說一句話、每做一件事都受到一定的心理狀態和心理活動的影響和製約。那麼,當你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態度時,它最後就會變成事實。這就是堅信定律。

世界排名第一的德約科維奇在法網男單八強賽中艱難戰勝法國本土選手特鬆加,他在第四盤中曾經挽救過四個賽點。德約科維奇總是能在這關鍵時刻穩住自己,搶下賽點,最終取得勝利。記者采訪他時問道:“當對手拿到賽點或者接近輸掉比賽的時候,你當時想過應該怎麼做嗎?”德約科維奇說:“我想隻有努力讓心理強大,堅信你的擊球。我打過很多類似於今天這場比賽的比賽,當我被對手拿到賽點時,我都努力挽救了回來。如果他獲勝,他將無愧於這場勝利,這是毫無疑問的。但這就是運動,在一些時刻,堅信會讓心理變得強大,自然就會多一些幸運,從而拿到了最終的勝利。”

當記者問:“你覺得特鬆加打得如何?”德約科維奇說:“我不想過多談論他,每個人都知道他在大滿貫比賽的能力,今天他在兩盤落後的情況下完成逆轉,和我一樣拿下了一場艱難的比賽。可以想象我們之間的半決賽也將是激動人心的。在這樣的比賽中,你必須從第一分起就掌握主動,保持進攻性,必須從一開始就控製對手,不能讓他掌握比賽的節奏,沒人敢說自己是這場比賽最終的獲勝者,因為這是大滿貫的半決賽,一切皆有可能,但我會努力在場上堅信自己可以能為最後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