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沒有對一個人進行理性的判斷,就隨便貼了標簽,這樣可能會讓我們不知不覺地在缺乏理性分析的情況下盲目認定其簡單的論斷。其實,人也會給自己貼標簽。例如在進行自我介紹時,說自己是公司員工、是學生、是醫生,說自己能夠自立,自己意誌薄弱,自己受歡迎或者不受歡迎等。有人會說:“其實我不擅長……”這些想法就是自己給自己貼的標簽。而且許多時候我們都會被這些標簽所束縛。我們的生活中,許多人給自己貼標簽習以為常,更有甚者也很隨意地就給別人貼上這些標簽。
齊齊天生個性膽小羞澀,自小不願意和別人說話,上了高中後,由於壓力較大,長期失眠引起了神經衰弱,同學說她得了“憂鬱症”,齊齊就更自閉了。她平時隻和宿舍裏的一個女生交往,別的人很少接觸,尤其是男生,她見麵都不敢說話。別人開玩笑說她和那女生是“同性戀”,時間久了,齊齊也懷疑自己是否有同性戀傾向,為何她恐懼和男生接觸呢?“憂鬱症”“同性戀”這些詞困擾了她很久,讓她對自己的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她覺得自己是個不正常的人。於是,她去看了心理醫生,她說:“我不但患了憂鬱症,而是我懷疑自己是同性戀,我該怎麼辦?”醫生說:“你為什麼說自己患了憂鬱症,還是同性戀?你說說你的表現。”於是齊齊說:“我因為學習壓力大,所以經常失眠睡不著,而且心情也不好,也不愛和別人說話,尤其是男生,我隻和宿舍的一個女生經常在一起……”醫生聽完後說:“你的情況完全是自己嚇唬自己。就因為失眠便認為自己得了憂鬱症,就因為害怕和男生接觸就斷定自己是同性戀。這樣輕易給自己貼標簽會給自己一個暗示——我真是那樣的人,所以你的失眠久治不愈。處在青春期的女生因為個性內向都害怕與男生接觸,但是內心是渴望的,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同宿舍的女生成了她的一個極好的替代與過渡,這是一種很自然的青春期現象,可你卻為自己扣上了一頂讓人望而生畏的帽子,反而讓自己在正常的男女交往中更加放不開手腳了。”聽了醫生的話,齊齊像是鬆了口氣,她“憂鬱”的狀態漸漸好起來,學習也進步了許多,壓力沒那麼大了以後,人也開朗多了,在與男生的接觸中也不再那麼畏懼了。
很多人之所以是笨蛋,就是因為別人一直給他貼上了“笨蛋”的標簽,所以他們一直把自己當成笨蛋。標簽具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是好是壞,它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強烈的影響作用。傑瑞是一位快遞員,他雖然每天工作忙碌,有時累得筋疲力盡,但是他對工作越來越有熱情。盡管他工作服上沾滿了點點汙漬,雙腳也越來越疼,渾身沒有多大力氣,但還是會把手中的物品按時送到客戶手中,當客戶收到自己的物品時會微笑著對他說:“真能幹。”然後看見傑瑞遞上來的快遞單上印有這樣幾個字:優秀員工為您服務。客戶說:“原來你是公司的優秀員工呀,怪不得這麼能幹。”突然間,傑瑞那種疲倦感就跑得無影無蹤了。
給一個人“貼標簽”的結果,往往是使其向“標簽”所喻示的方向發展。“壞”的變成“好”的,隻需要替換標簽,就能做到“欺騙”大腦,改寫自我意識和個體特性。如果替換成一張積極向上的標簽,用一個“好”的“標簽”來激勵別人和自己不斷進步,這樣強化了“好”的行為,就能讓人充滿正麵能量,隻要能正確地使用替換標簽的方法,就能讓大腦變得充滿活力。
你想一步達到目標?——登門檻效應
俗話說,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做。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向別人提出一些請求時,如果一開始就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要求也多的話,很容易遭到拒絕;如果我們先提出一些容易的、較少的要求,對方會很容易接受,待到接受簡單的要求後,我們可以逐漸增加要求的分量和數量,這樣就很容易達到目標。心理學家稱這樣的現象為登門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