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真的是這樣嗎(2)(2 / 3)

人常常希望某些事,或者不希望某些事發生,但是,因為你老是念叨,那些事很有可能被你遇上了,或者就發生了。若要心想事成,那最關鍵要學會“心想”。那何謂心想?即意念,要真心誠意、全心全力地想,不僅僅在思想層麵,你須打心眼裏渴望這個東西,每次想的時候都會到忘我的境界。好事或壞事,因為你希望,或者你擔心,而被你常駐心中,到了後來,它似乎就被你強迫地實現了。“心想”還得會想,會想就是麵對現實,腳踏實地,想得合情合理,有根有據。

埃德溫·巴恩斯有了個強烈的願望就是和愛迪生一起共事。這個願望在一般人看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埃德溫·巴恩斯根本就不認識愛迪生,愛迪生怎麼會用他當助手呢?而且就算他可以去新澤西州奧蘭治找愛迪生,他也沒有足夠的錢作為路費。這些困難一時間都解決不了,但是埃德溫·巴恩斯整天都想著這個事,有天他突然發現一列貨車經過新澤西州,他想到自己雖然沒有錢坐火車,但是他可以搭乘貨運火車。他果然搭乘貨運火車,然後步行來到愛迪生的辦公室。千辛萬苦找到愛迪生以後,埃德溫·巴恩斯隻獲得了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在別人看來,他不過是愛迪生事業車輪上的一個齒輪,但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理想。他一直努力著,幾年後,他終於抓住推銷口授機的機會,真正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夥伴。

吸引定律讓我們認識到,所有事物,不管想要的還是不想要的,都是在吸引力法則的作用下來到你身邊的。對夢想有多堅定,力量就有多大,不論什麼時候隻要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事情都會向著好的方麵發展,也就意味著夢想可以實現,即使過程再艱辛,如果你有夢想,你就會一直有動力,吸引力會給你一切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不能隻靠空想和心願。積極看待夢想,然後腳踏實地去做,會吸引你的成功條件,想什麼也就真的會得到什麼。如果你想要很多錢,或是你想要一夜暴富,而隻是坐在家中等著天上掉餡餅,卻沒有行動的話,你的願望必然實現不了。當你心中堅信自己總有一天會成為富翁,並積極地向著這個方向邁進,你就真的會擁有財富。當你想著一件好事的時候,各種有利因素就會被你吸引過來,你要學會利用這些有利因素,達成自己的目標。

例如你想要一個老公、一段婚姻,當你確信你會擁有一個符合你想法的伴侶的時候,你必須達到這個伴侶出現在你生命時相應的狀態。你希望他懂得浪漫,那麼你出現的地方,就應該是咖啡廳而不是大排檔了。換句話說,在吸引力法則裏麵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必須遵從你所希望的結果所需求的方式去努力,但它之所以不同於我們常說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因為這個法則告訴我們,你隻需要遵循你內心想要的結果去行動,那些行動會引導你到達你想要的方向。

當一個目標確立時,你就能吸引能助你達到目標的人或事或環境,而且你還能和你誌同道合的人結成同盟,彼此相互吸引,一起克服困難,實現目標。我們常見的現象是有一些不相識的人自然地聚在一起,但有些人卻始終遊離於他們之外,想加入也難以如願。如果拋開一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外部因素,那麼這些人的靠近,多半就是品質相近。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必然會吸引一些同類人。於是人們發現,在合作博弈中,已經和仍然在出現一個古老而嶄新的現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有人在一個論壇上做了一個小測試,主持人說:“請大家寫下和你相處時間最多的6個人,也就是與你關係最親密的6個朋友,然後再寫下他們的職業,每個人的大概月收入,從他們的收入我就知道你的收入。為什麼?因為你的收入就是這6個人月收入的平均數。”開始大家不信,結果出來後,基本應驗了這個說法。進而這個結果給了大家結論:一個人的財富在很大程度上由與他關係最親密的朋友決定。就像猶太經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話:和狼生活在一起,你隻能學會嗥叫;和那些優秀的人接觸,你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成為一個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