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2 / 3)

畢竟甭管你考得再好,都得從基層實打實地開始幹起,若是沒有幹事能力隻會考試,那麼這輩子也就是一個秀才,因為沒有相應的政績托底,根本連參加舉人考試的資格都沒有,更不用說走到更高位了。

寧渝心裏想了想,決定不能這麼便宜了士子們,繼續道:“自即日起,凡是出現逃稅漏稅者,一律不得參加科考,若直係親人出現逃稅漏稅者,亦取消其科考資格。”

眾人聽得有些目瞪口呆,他們幾乎人人都想起了清初的那個一文不值探花郎,臉上便有些異色,不過倒也沒有特別奇怪,畢竟士紳一體納糧製度已經推行很久了,這個政策隻不過是再次進行強調罷了。

見到群臣的反應,寧渝不由得冷哼一聲,在目前寧楚所行新政當中,最不為官員所喜的便是士紳一體納糧當差製度,這個幾乎是他們的額外收益給砍掉了一大半,因此不少人都曾經在報紙上抱怨過,認為此製度與官員過苛,沒有足夠的體貼之意。

“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如今我大楚既然已經實施了士紳一體納糧製度,那麼就需要當成貫徹始終的良法,方能充實國庫,更何況於各位而言,我大楚之寬仁曆曆在目,為何還要貪於這點蠅頭小利?”

眾臣默然,他們或許都已經是朝廷的重臣,看不上那些蠅頭小利,可是不代表他們身邊的親信也看不上,這些人在某種程度上也隻能起到不拖後腿的作用。

寧渝冷笑了一聲,他既然在科舉製度上讓了步,自然要在士紳頭上找補回來。

隻有分化了士林與士紳之間緊密的聯係,才能遏製士紳在朝廷內所發展的勢力,那麼這一次士紳集團針對新政的發難,也就成為了寧渝最好的理由。

寧忠景敏銳地察覺到了寧渝語氣裏的變化,眼裏閃過了一絲憂慮,隻怕這一次,那些底下的地主鄉紳們,怕是要被徹底打壓下去了。

“朕以為,當今天下之憂患,在於土地之兼並之風,倘若放任地主鄉紳,乃至於將來的商賈買地成分,怕是百姓再無立錐之地,因此朕以為需抑製兼並,穩定百姓生計。”

寧渝這番話說得是再也正常不過了,可以說也是曆代君王都會強調的一點,可是在眾臣聽起來,卻是感覺怪怪的,這可是皇帝頭一次說要抑製兼並的。

實際上,在寧渝的心裏,最初的想法的確沒有想過抑製兼並,因為很簡單,傳統社會裏土地和人口的關係存在很大的邊際效應,也就是說在中國目前的土地上,單位麵積產出雖然高,但是消耗的人力也高,以致於效率低下,而西方農業則是在單位麵積產出略低的情況下,卻隻占據了很少的人力,因此反倒效率更高。

因此在寧楚的原本想法當中,是有過放任兼並,從而提高單位效率的思考,並且倒逼人口進入工商行業,乃至於進行人口分流,引導他們去海外生存,從而緩解本土的人口壓力,拆掉這顆人口爆發大炸彈。

可是這一切都太過於想當然了,因為工商產業的發展畢竟還是太慢太慢,所能夠容納的工業人口依然太少太少,至於移民海外本身就是一項長久之計,根本不可能將這麼多的人口一下子轉移出去,這個選擇到這裏其實是走不通的。

在麵對目前一億多的人口,未來三十年可能會達到三到四億人口的事實前,寧渝必須要穩固農業經濟,也必須要讓這麼多的人口通過農業保持穩定狀態,否則一旦爆發起來,那就是一場太平天國之亂。

由於這顆大炸彈是一顆延時炸彈,因此寧渝現在還有足夠的調整時間,其解決辦法就是在繼續推動工業革命的同時,保持好並穩固住農業的基本盤,要把那些多餘的資本從農業上擠壓出去,避免出現大規模的兼並,並將這些資金引導到工商業的發展上去,才是真正的長久之道。

“朕以為,想要抑製兼並之風,便需要實行土地政策登記製度,自即日起,所有的掛靠、投寄行為都需要進行嚴厲打擊,不僅要處以相應的罰金,且相關的土地均由名義方所實質持有,官府不再受理類似的投寄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