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節 票房(1 / 2)

一部電影的口碑,有些時候看起來作用不大,確實,諸如斯皮爾伯格,邁克爾貝等人放過狠話,都自稱自己的電影不是拍給評論家看的,口碑如何完全也不在意。可是他們拍攝的大片可以不在乎評論,是因為投資夠大,無論如何都有票房,可別的電影,口碑往往會和票房有著很大的聯係,口碑好的電影,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麵都持續保持高票房,而口碑差的電影,則很有可能在第二周就狂跌不已。

利維見過連續十周都保持票房不下跌的文藝片,靠著好口碑,硬是賣出來了將近3億的票房總額。而他也見過票房狂跌的電影,比如哥斯拉2014那一版,第一周上映票房極好,使得華納公司立即興奮地宣布要拍續集。可是到了第二周,這部電影就因為特效場景過少,製作的太沒有良心而跌幅達到61%。

竊聽風暴是一部政治片,這樣的電影比起來動作片來肯定觀眾較少。可是這樣的電影比起來動作片,往往有著更好的後勁。動作片人們看得是個新鮮,新鮮勁一過去,就沒有什麼看頭了,政治片則不然,這類電影拍攝的水平差距很大,也使得一部分觀眾並不急著看首映,而是希望等等看看評論之後再說——這也就使得風評好的電影,往往會有很長時間的發力了。

利維的電影上映之後評價一直都很好,這樣的評論,對於某些觀眾來說,也許沒有什麼影響,可是對於一些習慣於看到了評價好再去電影院看的人來說,這很重要。

一般的文藝電影,評價如果夠好,到第二周上漲一些是很常見的事情,然而即使如此,一下子上漲了足足一倍還要多,這就讓人刮目相看了。1200萬之後,第二周達到了2600萬,還是讓人有些咋舌的。亞曆山大的驚詫也就是如此——他沒有想到,電影的評論竟然可以帶來這麼大的效果。

對此,利維卻隻是笑笑。

“我們拍的是文藝片,又不是商業片,口碑越好電影觀看人數越多,這很正常。”

“誰會想到漲了這麼多。票房現在已經接近4000萬了,就算是下一周開始下滑,到了電影下畫的時候,我們也絕對有的賺的。”亞曆山大在進行著簡要的計算,而後狠狠地歎了口氣,“這可真是有點出乎預料了——早知道媒體評論這麼管用,我們就應該多掏錢讓媒體評論一下,說不定賺得更多。”

這個總結,讓利維立即無奈了:剛剛脫離了隻認錢不認口碑,就立即滑到了想要收買媒體製作虛假宣傳——作為商人,亞曆山大還真夠合格的。

“電影不賠錢就可以了,別要求太高了。”對亞曆山大的興致勃勃,利維也忍不住勸了一句,“想賺錢還是從電視劇上走,那邊收入穩定,十年之內都不愁收入,電影這邊能夠維持住了就可以。”

一部電影作為商業片票房很高不難,作為文藝片評價很高不難,可能夠同時兼顧兩者,既有極高的口碑,又有不低的票房,這就非常困難了。利維沒有那麼貪心,想要讓竊聽風暴這樣的電影拿到數億票房,他隻希望這部能夠有個差不多的收入就可以——一來不缺錢,而利維也清楚,票房自己再怎麼爭,也爭不過那些大片。

要說賺錢,97年夏天時候播出的《黑衣人》和《侏羅紀公園3》都是賺錢的大製作,哪一個都可以給投資公司帶來不低的收益,這些電影本身的投資力度,明星影響力,再加上電影的拍攝技術,都是一般的電影無法比擬的。電影是個大眾消費產業,喜歡看熱鬧,看稀奇,看看沒看過的東西的人,永遠比喜歡認真思考的人多。現實主義題材永遠在票房上鬥不過浪漫主義題材,這是必然的。

現實主義的電影會得到推崇,可是很難賺到太多的錢,這個利維早有心理準備。

隻是,利維並不指望電影賺多少錢,可是有人卻和利維的想法不一樣。在竊聽風暴第二周票房數字出來後,媒體們的態度就都是對這部電影的票房數字極為感興趣的。

“這是一部口碑與票房俱佳的電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無論是故事性還是藝術性都達到了最佳的電影,是不可多得的。”

很快媒體就都做出來這樣的評論了。

他們這麼說有著一些理由:竊聽風暴的票房比起來那些大片也許不如,可是4000萬的票房,至少會保證這部電影不會賠錢了。一部不賠錢的文藝電影可是極為少見的——這些年的電影,無論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洛城機密,哪裏有不賠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