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克拉克負責的演員,和由亞曆山大負責的資金都相當成功,這也給了利維很大的心理安慰。而在與此同時,鮑勃也給了利維好消息,基本上他需要負責的劇本部分,也已經製作完成,剩下的事情,就隻是利維所需要負責的場景和特效的部分了。
而這一部分,也是最為麻煩。特效工作在電影拍攝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一部科幻片的特效是不是很好,這也基本上決定著電影是不是足夠好看。在利維所知道的未來,沒有特效的大片,變得越來越難以讓觀眾滿意,這一部分,是科幻片的重中之重。
而對這一部電影來說,最為重要的,自然也就是前麵的大量的外形鏡頭的模擬。這是利維所希望拍攝到最好的。
小說當中,主角之一的汪淼再通過玩遊戲的時候,經曆了三體文明發展的各個時代,這些時代,也等於是個天文學進步的過程,以及解釋三體文明的過程。而對於這一部分,利維的劇本,也是有所改變的。
在原本的小說中,人物所經曆過的幾個時代,基本上全都是中國的時代。從周文王,到墨子,再到秦始皇,都是中國的人物,而中世紀和最後的聯合國時期雖然有,但是相比較而言,西方文明的比例有些少。既然是要拍攝麵對全球的電影,那麼總不能隻考慮中國人的故事,這樣做自然也就不太好了。
因此,利維就想要把第一段的周文王時期,改到了古埃及——如果論及最早期的天文學的話,古埃及人也是頗為有建樹的,而且,在故事中,這個時期也是科學和巫術,神學結合的年代。古埃及的背景其實比商周更容易接受。
而後,在度過了古埃及的之後,第二段利維選擇的則是古希臘時期。這個時期的天文學也是有所建樹的,而且,在故事中,這個故事,說的是科學開始擺脫了神學的枷鎖,開始懂得如何製作天文模型的時代,而古希臘的天文學家,也確實是製作了幾何模型的。
而後麵的幾段。他則不準備再做更改了。古埃及,古希臘,中世紀,中國古代,聯合國——這樣順序,也就是他所需要的順序了。
畢竟,中世紀代表著的,是開始首次提出來天體模型,而中國古代則是在說著人體電腦。可是進入了推演,而最後的聯合國,則是三體滅亡的征兆,這些方麵。是不能夠改的。
當然,嚴格來說,這裏還是有些小錯誤的:秦始皇的年代和第四次文明的工業革命時期,可是差著十萬八千裏的時代。不過。這個問題,利維決定不去管他。如果真的嚴格按照工業革命時期的強國來排演的話,那就得去找英國了。英國的人工可沒有那麼便宜,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支持利維搞人力計算機的模擬。
所以,這個問題,還是放過好了。
而這些順序排布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交給特效部門去製作特效了。毀滅世界的三日淩空,極度嚴寒的三飛星時代,還有製造出來反重力的三日連珠,這些景象,都是需要模擬的。
從光線,到服裝,再到人物造型,場景設置,這些東西,都得一點點的模擬出來,才能夠讓特效製作出來。
這些東西,也需要早早下手才好。
特效製作方麵,在利維準備開始拍攝電影的時候,故事板也就開始大量的準備了。他所需要的各種素材,全都在電影開始拍攝前就開始有了初步的準備,電影拍攝時所需的材質,毛發,貼圖,背景,人物的服裝和造型,這些東西,先得在圖上畫出來,然後,需要製作出來微縮模型,然後,才是交給特效工作人員來做。
電影呈現在人們麵前的時候,往往都是一個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的畫麵。就算是比較差勁的電影,特效看起來非常假,但是呈現在人們眼中的,畢竟還是成熟的作品,人們也很難知道,這些特效花費了多少心思。但是,實際上,一個特效的製作,是有著很多的步驟的。而這些步驟裏麵,是需要素材的。這些素材必須早早的準備好了,因為隻有有了這些素材,特效工作人員才能夠把電影的鏡頭製作出來。如果不早早的準備好了這些,到時候拍攝電影的時候就要抓瞎了。
一般來說,特效之下的鏡頭,是需要著詳細的分工的,一個鏡頭需要先按照角色建立好了模型,然後交給動畫,動畫給每個角色添加動畫,把那些不能夠靠著表演完成的動畫鏡頭添加進去,建造好了初步的盡頭。然後,再由燈光和材質部門添加進去應該有的燈光和材質,製作出來較為合適的場麵,最後,交給渲染部門,再進行渲染,這樣的幾步走之後,一部電影的特效鏡頭,才算是完成了。
看似簡單的特效,可實際上需要的,確實多個部門的齊心協力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