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影的話題提出,也讓亞曆山大微微有些臉紅,這個話題,一年前利維提出來的時候,他認為太過於冒險了,不肯去做,可是現在,一年過去,他卻再次提出來,他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
可是不冒險,又怎麼才能賺錢呢?
這兩年的電影,已經讓亞曆山大看到了,隨著時代的進步,想要賺錢,要麼就得有足夠的技術,要不就得有足夠影響力的電影,而要想賺大錢,這兩者必須都得有。
這兩年最為賣座的係列電影,蜘蛛俠,哈利波特,指環王,都是在電影上映之前,就已經有著十足的影響力的作品。全美影響力前三的超級英雄,最為流行的童話故事,還有多年以來一直為人所熟知的魔幻小說——隻有這樣的影響力巨大的作品,才能夠引起人們足夠的興趣,改編成為電影之後,才能換來很高的票房,其他的電影,總是差一些的。
這是信息化時代,一部電影上映之前是不是有足夠的宣傳,是不是能夠引起來人們足夠的興趣,是直接關係到了電影的票房的。而電影的宣傳費用給的再高,也不如早就在人們那裏早就有了深刻影響的東西知名度高。
按理說,既然知道了這些,那麼作為一家公司,多多的去收購一些影響力大的作品就是了。可是問題在於,那些影響力大的作品,哪裏那麼好收購?任何一部影響力巨大的小說,改編權的收購,都絕對不會很便宜的,更遑論其中很多已經早早的被大公司收入了囊中。謎團公司不算小。但是畢竟也不是最頂級的大公司,想要和迪斯尼這樣的公司搶納尼亞傳奇這樣的作品,還是不太可能的。
因此,某種意義上說,大片時代的到來也就決定了這樣競爭下去。隻會是大公司越來越大,小公司想要和他們競爭很難。畢竟,大公司的人脈,技術,科技各方麵全都遙遙領先,而小公司原本可以靠著創意和新意反殺的機會。在這個時代,卻越來越少。
如果隻是不能夠拍攝賺大錢的電影,亞曆山大也許也就認命了,就算是不怎麼賺錢,但是能夠維持生計。也算是不錯。不過,這樣的模式運作下去,真的能夠維持生計麼?這也是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的文藝片的生存土壤,被商業大片的出現嚴重的擠占了,而商業大片出現了之後,投資步步攀升,現在的商業大片,沒有一億元。基本上就不算是大片了。這樣的電影,賺錢的時候自然很多,拍攝了一部賺錢的作品。公司就可以有著大筆的收益,但是到了賠錢的時候,卻也很猛。
為了割喉島,卡洛克垮台了,為了風語者,米高梅垮台了。一直到這些年。大片雖然不斷,但是賠錢了的電影。卻也層出不窮,而對於小公司來說。這樣的大投資,往往賠錢一次,就會萬劫不複。
電影是個暴利行業不假,可是它賠錢的時候也是個無底洞。人們看著大公司們賺錢的風光無限,卻總是忽略了那些慘死的小公司和底層。
謎團公司現在不算小,拍攝的電影也都算是比較賺錢的。可是,他們的這些電影裏麵,無論是生化危機還是x戰警,都是在當初還大片時代方興未艾的時候買下來的版權。現在這個時代,他們抱著這兩個搖錢樹可以賺錢,可是,如果人們對這兩個係列失去了興趣之後,他們該怎麼辦?
繼續去買好題材?那得多少錢?挖掘新題材?利維以前的兩次賭贏了,不代表他可以一直賭贏下去,萬一他輸了,怎麼辦?
大片時代對於這些小公司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很大的衝擊。傳統的小投資不再賺錢,而大投資過於冒險,這使得他們的生存環境其實也是變得更為困難了。
謎團公司的花費並不少,租用的場地,器材設備,公司裏的工作人員,科技研發,這些方麵,都需要大量的投資往裏填充才行,拍電影賺錢可以養活他們,但是,如果真的拍砸了一部電影,一下子折損一億的話,那麼,亞曆山大能夠想到的方法,除了靠著電視劇那邊的收益往回補,就是希望利維往裏砸錢了。
當然,以電視劇的收入,大概不會破產。而且,亞曆山大並不懷疑以利維對電影的熱愛,他會這麼做。可是,自己經營的電影公司最後經營到了賠錢,靠著合作夥伴賺來的錢往裏砸——這種事情,無疑是對亞曆山大的經營能力的一種侮辱。
沒有哪個人喜歡失敗。
時代的發展,給了公司太大的壓力。因此,亞曆山大在經過了思索之後,也逐漸接受了利維去年提出來過的3d電影的構想了。
3d電影無非就是投資非常大,可是現在的電影哪一部投資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