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隱藏的精英(1)(1 / 3)

另外的三個人

在嚴世蕃的眼中,天下英才隻有三人而已,但事實證明,這位仁兄雖然聰明,卻是一個不太識數的人,因為他隻數對了一半。

楊博、陸炳、嚴世蕃確實是芸芸眾生中的異類,他們機智過人、精於算計,堪稱不世出的奇才。但老天爺實在太喜歡熱鬧,就在嚴世蕃自以為天下盡入己手時,上天卻給這出戲送來了另外三個人,三個更可怕的人。

按照嚴世蕃先生的邏輯編號繼續下去,第四個人的位置應該屬於徐階。在經受了無數考驗之後,他已經具備了逐鹿天下的實力。但嚴世蕃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他的眼裏,這個小侍郎不過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

徐階仍然隱藏著自己,當時機到來的時候,他將揭下自己的麵紗,給嚴世蕃一個大大的驚喜。

第五個人,叫做高拱。

如果說嚴世蕃隻是輕視徐階的話,那麼高拱這個名字他可能從沒有聽過。

這也怪不得他,因為高拱實在太不起眼了。

高拱,正德七年(1512)出生,河南新鄭(今河南新鄭市)人,嘉靖七年(1528)河南省鄉試第一名,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進士,被分配到翰林院。

而當嚴世蕃縱論天下之才的時候,高拱先生的職稱隻是翰林院的編修,不過是機關裏的一個小抄寫員。這種小角色,自然難入嚴奇才的法眼。

然而他終將成為一個撼動天下的人。

根據影視劇的規律,最厲害的人總是最後出場,這次也不例外,而最先發現這位奇才的人,正是徐階。

夏言下台後(當時尚未被殺),徐階的處境很慘,原先對他恭恭敬敬的人,眼見他沒了靠山,紛紛就此拿出了當年翻書的速度,跟他翻了臉。

除了同僚的擠兌冷遇外,徐階在吏部也倒了黴,新來的吏部尚書聞淵不喜歡徐階,總是找他的碴。

得罪了老板,混不下去的徐階隻好另找出路,好在他和大老板的關係還算不錯(擅寫青詞),皇帝大人毛筆一揮,給他安排了新單位:

“你去翰林院吧!”

這個決定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嘉靖二十六年(1547)底,徐階來到了翰林院,成為了掌院學士。他的第一個使命是教育去年剛剛考進來的庶吉士。

庶吉士是大明的精英。而庶吉士的培訓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崗前培訓,在這裏結業後,學員們會進入翰林院,成為一名普通的翰林官。

當然,之後的事情就各安天命了,如果經曆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的以死相搏、鉤心鬥角,你還沒有被殺頭、流放、貶官,臉皮越來越厚,心越來越黑,你將很有可能進入內閣,成為這個帝國真正的統治者。

一般說來,翰林院的掌院學士是不會理會庶吉士的,最多不過是在入學時見個麵,訓幾句話,說些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走人。

但徐階依然保持了他的傳統作風,雖說這幫新人既無背景,也不起眼,他仍然抽出時間,挨個談話,當然了,他的目的絕不僅僅是鼓勵他們認真學習,鬼知道將來這裏麵會不會出幾個一二品的猛人,還是先搞好關係為妙。

正是在這一係列談話中,他遇見了那個伴隨他後半生,奮鬥不息,名垂千古的人。

雖然庶吉士已經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這個人仍然給徐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談吐和見識,還有無與倫比的聰慧,都讓徐階驚歎不已。

“你叫什麼名字?”

“張居正。”

張居正,我會記下這個名字。

徐階滿意地完成了他的談話工作,未來的歲月還很長,他有充分的時間去認真觀察這個年輕人。

張居正就是第六個人,當時的他還沒有登上舞台參與角逐的機會。

在這個風雲際會的年代,這六位英才將交織成一個死亡的繩結,用他們的智慧和意誌去爭奪最高的獎賞——權力,失敗者將成為繩結的犧牲品,被無情地絞殺。隻有最具天賦、最精明、最狡詐、最堅毅的人,才能終結這場殘酷的遊戲,解開那個死結。

而這位最後的勝利者,將成為大明天下的統治者。

不過話說過來,至少在當時,這後兩位還是指望不上的,高拱同誌依然在做他的抄寫員,而張居正同學還在培訓班認真刻苦學習。

所以徐階依然隻能靠他自己。

嚴嵩是一個警惕性很高的人,他十分清楚徐階與夏言的關係,並非對此人毫無防備,但問題在於,這位徐侍郎似乎對他構成不了什麼威脅,頂了天也就是個副部長,皇帝麵前也說不上什麼話,翻不起天大的浪。

所以防備歸防備,他並沒有把徐階放在眼裏。

嚴嵩的判斷很準確,現在的徐階,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人物,即使你把刀交到他的手裏,他也不知從何砍起。

但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嘉靖二十九年(1550),徐階迎來了第一個機會。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次機會是由嚴嵩陣營中的仇鸞先生友情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