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 / 2)

第三件事,更新裝備。主要標誌是精鐵的應用程度。鐵騎、鐵甲、鐵兵器,都要上好的精鐵打造,才能對銅兵保持絕對優勢。當時天下鐵山主要在韓國,所以韓國雖小,卻有“勁韓”之名。秦國鐵材匱乏,按照原來的十餘萬兵力計,秦國尚不可能建立一支“鐵軍”。然則兵力精簡為五萬,加上變法以來從山東各國流入秦國的鐵材,卻也可以勉力應付。衛鞅下令,除了農具,所有能夠搜集到的鐵器鐵材一律上繳官署,全數交給車英的輜重營。一時間,秦國民間三戶用一把菜刀,富裕人家僅有的牛車上的鐵輪轂和宗廟的鐵香爐,以及舊軍遺留的少量鐵兵器,都一起進了陳倉峽穀的兵器場。車英派一名得力副將,專司監造兵器、甲胄、馬具。一年之間,峽穀中煙火徹夜不熄,皮囊鼓風恍若沉雷,叮當錘鍛幾乎淹沒了刁鬥之聲。

這些事就緒後,車英才開始了真正的組軍訓練。

開端一把火,車英首先在軍中遴選了一批年輕將領。依秦**製爵位,伍長什長通常是最低級的“公士”爵位,“兩長”(五伍一兩,二十五人)通常為第二級“造士”爵位,百夫長一般是第三級“簪嫋”爵位,這些都不能算軍中將領。者,最低為千夫長,爵位通常是第四級“不更”,或是第五級“大夫”。

車戰淘汰後,騎兵和步兵中的千人隊乃戰場廝殺的基本單元。千夫長就是軍中最基層最中堅的將領層,他們通常都必須是四十歲以下的壯年或傑出青年。在千夫長這個將領階層,沒有“老將”之說。戰**製,千夫長便可以有大書姓氏的將旗號令,而千夫長以下的百夫長則不能有標名戰旗。一**隊戰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千夫長層的戰術素質與膽略氣質。因為即或是小型戰場,千夫長也是衝鋒陷陣的最直接指揮者。後來的《尉繚子兵法》雲“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縱橫天下”,說的也正是千人隊作為基本單元的直接戰鬥作用。

車英起自行伍,也做過戰車兵中等同於千夫長的“百車將”,自然深知千夫長的重要,所以他的遴選重點便是千夫長人選。三萬騎兵需要三十名千夫長,兩萬步兵需要二十名千夫長,全部新軍便是五十名千夫長。按照數字,秦軍中原來的千夫長有一百多名。但由於戰事頻仍,來不及及時吐納裁汰,所以大部分千夫長都已經成了四十歲以上的“老將”,許多還是沒有爵位且永遠不能再晉升的奴隸出身的“老將”。開始從舊軍遴選官兵時,車英便反複篩選,隻留下了二十多個身經百戰的青年千夫長,還差一半有餘要從新軍中選拔。

車英的辦法是,打破身份,唯才是舉。秦國新法雖然已經消除了軍中的身份天塹,軍兵之間不再有貴族甲士和永遠隻能做行伍老卒的“隸兵”之分。但來自貴族、平民、新自由民三種家族的將士之間的偏見隔閡,畢竟不是短時期能消除的。車英要做的打破身份,就是打破這種偏見,尤其要消除貴族平民官兵對新自由民子弟的蔑視。要做到這一點,僅僅靠說辭不行,最紮實的辦法就是比試本領,唯才是舉。

千夫長的職位不需要精通兵書戰冊,甚至不識字也無妨,他所需要的最重要素質,是出色的組織指揮小型實戰的本領和出類拔萃的個人廝殺功夫。車英命軍吏在隱秘地帶用泥土做了一個一畝地大的“河西山川”,再用山石封閉。之後便將在個人拚殺中過關的二百名壯士,帶到縮小了的“河西山川”前,逐一的讓每個人單獨走進“河西山川”,在全軍十六名大將麵前完成兩項軍考——辨認山川方向,立即說出最有利的攻防地形。這一考校,一次便淘汰了一百五十多人,隻留下了四十餘人。一個二十多歲、精幹瘦削的年輕人引起了車英的注意——他不但一口氣說清了方向和攻防地形,而且全部說準了地名!地名本來不要求說出的,因為新軍中絕大部分將士還沒到過河西地帶。

“你,報上名字。”

“稟報將軍,我叫山甲!”青年昂首挺胸,高聲回答。

“何方人氏?”

“商於大山!”

“你如此年輕,到過河西?”

“稟報將軍,我五歲跟隨爺爺采藥謀生,到過秦國每一座大山,每一條河流!”

“何時從軍?”

“左庶長變法開始那年!我十五歲!”

車英驚訝,變法開始以來可是嚴禁招收少年入伍的呀!這時,一個軍吏走到車英麵前附耳低語了幾句,車英不禁大笑,“啊,你是櫟陽南市那個徙木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