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 2)

神農巷最大的藥鋪叫南山堂,這裏的堂醫叫李儋,是太醫令李醯家族的支脈後裔。他是個有心人,自然很清楚,這突然的變化,都是因為巷口小院子裏來了一個神奇怪異的醫者!這一天他實在悻悻難忍,便換了一身尋常布衣,來到了巷口小院子要看個究竟。

方到巷口,便見大樹下坐滿了等候就診的國人,絕大部分竟都是抱著小兒的年輕夫婦。進了院子,院中大樹下也坐滿了候診者。人人手裏都拿著一個木牌,提著一袋半兩錢,神色安閑的等候著。

“敢問大姐,這木牌做甚用?”李儋恭敬的問一個抱著小兒的中年女人。

“看病的人太多,木牌上寫著順號,挨個來,人不擠呢。”

“這袋半兩,夠先生的診金麼?”

女人笑了,“夠。先生隻收十個半兩,誰心裏過得去?都想給先生一袋錢,還不知先生收不收呢?”

“診金少,藥錢便貴,是麼?”

“喲,你這書生莫擔心,在先生這兒看病花得起呢。診費十個半兩,藥錢更少。先生開得都是尋常草藥,不值錢,可治大病呢。哪象那些個堂醫,不開貴重藥治不了病似的。我在這兒守了三天了,才把我這寶貝兒子抱來看的。你放心領個木牌子,回去抱兒子來,沒事。”

“多謝大姐,那我進去領牌子了。”

李儋走進了中間正屋,靜悄悄站在門邊打量。隻見正中長大的木案前坐著一個童顏鶴發的老人,兩邊各有三名年輕弟子不斷記錄著老人念出的方子。看了片刻,李儋不禁大是驚訝,這,這樣做也能叫看病麼?!老人麵前根本沒有診脈的棉墊兒,長案上隻有幾摞散片竹簡。每個病人來到麵前,老人便隻是凝眉將病人看得片刻,便立即斷定:“此兒積食難消,須得瀉去淤積,調理腸胃。”父母連連點頭稱是之際,老人便念出幾味草藥來。身邊弟子記下,便將竹片交給病兒父母。滿懷感激的父母們的錢袋,一律被老人的一個女弟子擋回,每人隻要十個“半兩”。

一個病人,就這樣看完了病?比軍營大將的軍令還出得快!

李儋大奇,竟覺得一種說不請的神秘恐懼。匆匆趕回,便立即上書太醫府,請官府立即驅逐這個使用妖法的巫醫!太醫令李醯接到李儋上書,疑心大起卻不敢造次,便親自喬裝觀察,方信了李儋所言不虛。《免費txt下載》李醯本想立即知會鹹陽令王軾,驅逐這個妖醫,但又怕激怒鹹陽國人。聽口碑,這個妖醫擅醫小兒雜症。偏老秦人視小兒如命根,對這個妖醫大是敬重。若太醫府出令驅逐,惹出事來恐難擔當!反複思忖,李醯便先將這個老人的底細探察了一番,一經探察,方知這個老人竟然是大名赫赫、有“神醫”之稱的扁鵲!

李醯大是緊張。這扁鵲聲名赫赫,卻悄悄來到秦國做甚?真的僅僅是行醫救世麼?不象,一點兒不象!作為太醫令,李醯自然明白,秦國雖然強大了富裕了,但是醫家名士卻沒有一個,整個鹹陽的醫術都很難與山東六國相比。扁鵲留在秦國,要不了多長時間便會聲名大噪,那時侯,這個太醫令還會是他李醯麼?更重要的是,李氏家族是高踞秦國醫業首席的望族,扁鵲入秦,眼看李氏的醫家首席地位便要大打折扣,豈能甘心?但是,要以太醫府職權驅逐扁鵲這樣的神醫,李醯還是不敢。商君執法,那是親貴不避,萬一撞在刀口上,那可是大災大禍!想來想去,李醯還是覺得上書商君府,請國府驅逐這個妖醫為好。商君天下名士,正宗的法家大師,對怪力亂神之類的妖術巫術素來是深惡痛絕,太醫府以“驅逐妖醫”做根基上書,商君斷無拒絕的道理。

一卷“請逐妖醫”的上書,便恰恰在商鞅趕回鹹陽時送到了商鞅案頭。

埋在心頭的久遠記憶,一團團的斷斷續續的湧了上來,使他很有些興奮——

商鞅在山中修習的少年時期,就知道扁鵲的大名。老師學問無邊,自然也很通醫道,但每遇弟子或自己的異疾不能診斷,卻都要請扁鵲來醫治。商鞅還記得,扁鵲是個又高又瘦的老人,一頭白發,一身布衣,精神極是矍鑠,也和老師一樣看不出年紀。扁鵲醫病很是奇特,隻是靜靜的坐在病人對麵凝神觀望。要說“望聞問切”,大約隻能占得一個“望”字了。然則就是這樣一望,但卻總能準確說出病情病因!開的藥方,也都是些最尋常的草藥,可療效卻是神奇得驚人。當時,扁鵲給商鞅師兄弟們的震動很大,竟然沒有一個弟子能夠說清其中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