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1 / 2)

知道齊威王已經是真正的為自己擔心了,張儀心中大是感奮,慨然拱手道:“齊王以國士待我,張儀敢不以國士報之?齊王但放寬心,張儀定然全功而回。”

齊威王思忖一番,終於一拍石案:“好!先生返齊之日,便是齊國丞相!”

“謝過我王。張儀今日便要南下。”

齊威王慨然一歎:“先生如此忠誠謀國,田因齊心感之至。隻是無法為先生一壯行色了。”說罷回身對老內侍下令:“立即帶先生到尚坊府庫,一應物事財貨,任先生挑選!”

張儀笑了:“謝過我王,兩匹快馬,百鎰黃金,足矣!”

第四章 談兵致禍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1)

廣袤荒原上,一片藍濛濛的軍營,大纛旗上的“越”字,三五裏之外都看得清楚。

這裏正是齊國南長城外,越國北征的大軍營地。

在中原大國眼裏,越國是個神秘乖戾的邦國——人情柔妮卻又野蠻武勇,國力貧弱卻又強悍好戰。遠古時期,越人本是蚩尤部族的一支。蚩尤部族極善於鑄造劍器,在中原部族還都是蠻荒石兵的時候,蚩尤部族就懂得了以銅為兵,鑄造的銅劍無敵於天下。仗著這神兵利器,蚩尤部族北上,與中原的黃帝部族展開了浴血大戰。誰也說不清其中的奧秘,蚩尤銅兵反而戰敗了,被黃帝誅殺了。蚩尤部族便逃亡避禍,星散瓦解了。後來,有一支歸入了夏王少康的部族,從此便以夏少康作為自己的始祖,再也不說自己是蚩尤部族的一脈了。可是,蚩尤部族的神秘圖騰,酷好鑄兵的久遠傳統,卻深深滲在了這個部族的血液中。後來,夏少康將越地封給了這個部族,從此便有了“越人”。

說也神奇,越人造不出一輛好車,可是卻能鑄造出罕有其匹的鋒利劍器!春秋戰國的名劍,十有**都出自越人之手。吳國有一段打敗了越國,便將越國的鑄劍師劫掠到了姑蘇城,要越國鑄劍師為吳國打造出天下獨一無二的兵器。越國鑄劍師竟沒有為難,打造出了一種形似一鉤彎月的劍器,無論形製還是鋒銳,竟都是天下無雙!吳王夫差大喜過望,便將這彎月劍器命名為“吳鉤”,命令大量打造,吳兵人手一口。此後百餘年,吳鉤便成為楚、吳、越三國的主戰兵器,威力竟是毫不遜色於中原直劍!

曆代越王都是收藏劍器的名家,越人中也常有著名的相劍師。越王勾踐的父親允常,便藏有數十支天下名劍,曾經請來相劍大師薛燭,竟從中相出了天下十大名劍。從此,鑄劍藏劍相劍之風彌漫越人,人人愛劍,人人練劍,縱是山鄉女子中也常有劍道高手。“越女善劍”便成為流行天下的一種風習評價。

就是這樣的一個劍器之國,國運卻象海上漂蓬一般沉浮無定。

越國不是西周的正封諸侯,而是以“聖王後裔”的名義,獨自立“國”生存的部族。由於地處偏僻的東海沿岸,西周王室鞭長莫及,便也在天下安定後漸漸認可了這個諸侯。越國在春秋之前的曆史,隻有越人自己的傳說,中原人沒有一個說得清楚。張儀也不例外。

進入春秋時期,因為勾踐複仇滅了吳國,越國才一躍而起,成為南方大國。在勾踐之前,越國是默默無聞的蠻荒小邦。正在勾踐謀求良才,求得名士範蠡與文仲,欲圖振興時,北邊的吳國強大了。吳國大軍壓境,一戰就破了越國都城會稽,越國麵臨徹底滅亡的危局!幸虧勾踐臨機忍辱,接受了大夫範蠡的主張——主動請做吳國附庸,保全越國不滅。為了讓吳王夫差相信,勾踐帶著範蠡到姑蘇城做人質去了,隻留下大臣文仲治理越國。幾年之中,越國君臣用盡了一切手段,收買吳國權臣、離間吳國君臣、給吳國進貢不發芽的稻種、給吳王貢獻西施及數不清的美女等等等等。最後,勾踐自己竟連吳王夫差的糞便都嚐了,惹得天下諸侯好一陣嘲笑。無所不用其極之後,勾踐終於回到了越國。十年臥薪嚐膽,修養生聚,勾踐君臣終於使越國強大了。後來,趁著吳軍北上與齊國爭霸時,勾踐率領大軍一舉攻破姑蘇,逼殺夫差,又在中途迎擊吳軍並戰而勝之。終於,越國第一次成了江南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