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此時,信陵君軍書又到,除重申前書要旨,更口吻嚴厲地立約:何**馬不秘密開進,便休要出兵,魏趙韓三國抗秦足矣!這可是戰國合縱頭一遭——自來合縱都是惟恐哪國不動兵力不足,各國都要興兵了又說可以不要,咄咄怪事也!這魏無忌究竟要弄甚個玄虛?疑惑歸疑惑,牢騷歸牢騷,各國君臣思忖再三,還是嚴厲下詔:務必遵照信陵君將令行事,如期秘密開進!
這便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威望。戰國自有合縱抗秦,此前成立過四次六國聯軍,獨有信陵君統率聯軍的那次一舉大敗秦軍挽救了趙國挽救了山東。馬服君趙奢是山東六國第一個勝秦名將,然其威望與信陵君卻不能同日而語。何也?趙奢勝秦乃山地戰,雙方兵力俱在十萬以內,狹路相逢惟浴血拚殺耳,雖則難能可貴,終難成兵法謀略之範例也。合縱救趙之戰卻是平原野戰,雙方兵力均在三十萬以上,且不說戰場調遣遠非山地小戰可比,單是能將六支戰力不一素無統轄臨時湊集的散兵擰成一支鼓勇之師,便絕非常人所能做到。信陵君非但是一員戰場猛將,更是深通兵法的兵家奇才。此人仿佛天生便是將兵之命,沒有戰事論國政,比孟嚐君、平原君、春申君三公子也強不到那裏去,甚或不如三公子在廟堂遊刃有餘;然則若有戰事,信陵君在廟堂政事中所有的弱項都立時變為非凡之處而大放光華,剛嚴凜然的秉性化做罕見的將帥威權,豪俠尚武的結交化做最能親和將士的魅力,任賢用能講求實效的做事方式天然便是凝聚大軍的將帥德風,廣學而知天文地理兵家戰陣,異能而通諸般大型攻防兵器,運兵謀劃每每出人意料,戰場將令每每令人驚歎!臨危而亢奮,亂局而從容。《免費txt下載》如此等等,都使進入莫府的信陵君如魚得水,調兵遣將如皰丁解牛。更為山東諸將景仰者,在於信陵君臨戰關頭的決戰決勝之氣!當年五國聚兵救趙,惟缺大將到位。魏王因猜忌之心,硬生生不任信陵君為將。便在五國聯軍群龍無首眼看救趙就要成為泡影之時,信陵君盜竊兵符,力殺魏王心腹大將,強奪魏軍兵權,硬是風風火火趕赴了聯軍營區,一鼓救趙大敗秦軍。此等勇略膽魄,非天賦異稟而無可為也!惟其如此,信陵君客居邯鄲而有門客三千,以致平原君門客也紛紛來投,一時竟使素來粗莽的趙國成為天下士子彙聚的風雲之地。信陵君在邯鄲寫下了一部兵書,也成為孫臏之後最為山東名士推崇的戰國兵法。百餘年之後的太史公為信陵君做傳,末了也是由衷讚歎:“信陵君名冠諸侯,不虛耳!”這是後話。
卻說六支兵馬分頭秘密疾進,九月初終於全部抵達大野澤西北山地。
大野澤山地是信陵君精心選擇的戰場。戰國之世,大野澤又稱巨野澤,與逢澤、巨鹿澤共為中原地區的三大湖泊,除巨鹿澤在黃河流域趙國境內,大野、逢澤皆在濟水流域。逢澤在魏國境內,大野澤在魏國與齊國邊境地帶。雖說戰國時期的領土城池經常盈縮不定,但魏齊同為大國,相互交戰不多,國土大體上還是始終以大野澤為分界的,澤東為齊國,澤西為魏國。後來,大野澤隨著濟水的幹涸消亡而漸漸幹涸萎縮,隻留下了被後人稱為東平湖與梁山泊的狹小水域。後世中國人所熟悉的梁山好漢聚集的水泊,便是大野澤留下的痕跡。戰國時期,濟水是天下四大名水(河、江、淮、濟)之一,水量豐沛,橫貫魏齊趙而獨立入海,是中原地區當之無愧的母親河之一。濟水洪流沉積擴展的大野澤煙波浩淼汪洋恣肆,方圓幾近千裏,水道東連泗水,成為吞吐兩大河流的巨澤,時稱中原三大澤之首。直到唐朝枯涸之時,大野澤尚有南北三百裏水麵,可想其全盛之勢。《書。禹貢》有雲:“大野既瀦。”《周禮。職方。兗州》雲:“其澤藪曰大野。”《左傳》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記載:“西狩於大野。”如此等等,足見大野澤聲名之顯赫!
大野澤周邊無著名高山,丘陵連綿林木茂密,看似平平無奇,實則卻是河穀險道縱橫交錯,尋常人難以窺其奧秘。當年孫臏兩勝龐涓的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都是在這片山地打得伏擊戰。信陵君回到大梁接受上將軍印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出精幹斥候與於秦國有商事往來的老商,同時在鹹陽與秦軍營地細致探察,月餘之後彙總的情勢是:秦軍東出攻齊,其路徑是從大野澤的東北岸官道越過大野澤,前出於大野澤以東的盧縣山塬駐紮;蒙驁的謀劃是:先行攻克齊國濟北的二十餘城,再南下攻克已經分別被齊國、楚國滅掉的薛國魯國,一舉震懾齊楚兩大國;蒙氏本齊人,不願齊國化為焦土廢墟,故而欲先大展軍力,而後迫降齊國;故此,蒙驁大軍東進,沒有象攻掠三晉那般電閃雷鳴地猛烈突襲,而是先向濟北從容張兵,目下已經出動一軍攻克五城,蒙驁率主力大軍陳兵薛郡(故薛國)邊境,尚未對薛魯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