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案發(2 / 2)

預感越來越不好了,陳嚴心裏這樣想,隻不過沒有說出來。

“走吧,去公園裏看看。”王平招呼陳嚴,陳嚴趕緊跟上。

“兩人同時在一個區域中失蹤,會是巧合嗎?”陳嚴問王平。

王平苦笑了一下,說:“是失蹤,但又不是失蹤。至於是不是巧合,不能亂下結論。”

陳嚴心裏想,是啊,尋不到蹤跡一秒鍾都算失蹤。可是超過48小時才可以立案,這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失蹤。

新月公園,是在新月社區逐步成型之後建的南北走向狹長的綠軸型公園,石板鋪設的小路彎彎曲曲通向深處,圍繞在附近的幾個住宅小區的居民遛彎大多是來這。

周衛國向王平介紹,南邊有一片未拆的老舊庫房,是以前國企改製遺留下來的。現在是秋天蚊蟲猖獗的時候,公園裏有滅蚊燈,那裏卻沒人打理,所以人跡罕至。國企雖然處在這個小城,卻又不屬於地方管理,所以溝通難度較大。拆呢,補償款實在受不了;不拆呢,對於整體規劃也沒有太大的影響。而且當年拆遷因為補償問題沒有談攏,然後擱置。後來社區建好了,老庫房實在影響觀瞻,這麼多的小區也需要一個健身場所,幹脆修一個公園把老庫房擋起來,無傷大雅。

陳嚴聽說過,周衛國以前是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老兵,退伍安置後成為企業職工,後來國企改製,周衛國就下崗了。接著又成立了新月社區,周衛國又被街道聘任為社區主任,和陳嚴一樣都是沒有編製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微薄。

三人慢慢地往公園深處走,視線心照不宣地往灌木叢、大樹後巡視。陳嚴們走到公園公園深處時,終於碰上了另一組尋找的人,裏邊有派出所民警、社區的同事,和一個估計是張建軍家屬的中年婦女。

“找了一遍了,公園裏沒有。”王平搶先說,“去老庫房那裏看看吧。”

一行人沒有異議,張建軍家屬何文娟的擔憂神情更卻,和李海霞一樣。

來到老庫房,陳嚴看到兩排屋子都窗門緊閉,雖然老舊,卻還堅固。地麵是水泥硬化的,偶有裂縫,雜草從裂縫裏頑強的生長出來。

“雜草有踩踏過的痕跡,時間不久。”陳嚴小聲對王平說。

王平點點頭,他也看到了,不過卻對陳嚴投來了驚異的目光。自己是警察,發現這些細節很正常,陳嚴隻是一個社區工作者,這麼細心,不容易啊。

陳嚴注意到了王平的目光,小聲解釋:“我當過空降兵,武偵。”

原來如此!

王平提醒眾人留意腳下,不要破壞任何痕跡。讓一名年輕輔警和何文娟留在遠處,他本想讓陳嚴幾人不要靠近,想了想作罷。常打交道,挺熟的,不好太較真。

王平時刻提醒著眾人,卻發現陳嚴和周衛國能細心的避開有痕跡的地方,另一名社區工作者卻有點毛毛躁躁的。王平不禁感歎,當過偵察兵的陳嚴、打過仗的周衛國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樣啊,哪怕離開部隊多年,身上還是能發現軍人的影子!

陳嚴發現周衛國在一間屋子前麵駐足良久,他打量了幾眼,也發現了不對勁。

這是一間相對整齊的庫房,門前的雜草更淩亂一點,緊閉的實木門上有鐵絲纏繞著門栓,正值夏末秋初的雨季鐵絲卻沒有生鏽。

有蹊蹺!

陳嚴小心的繞過雜草靠近,周主任也上前用力敲門,大喊:“有人嗎?江春明?張建軍?”

所有人都圍了過來,裏邊傳來窸窸窣窣摸索的聲音和壓低聲音的說話聲,腳步聲也響起。

有人從裏邊問:“你是誰?”

陳嚴回答:“我們是新月社區的工作人員和派出所的同誌。”

聽到裏邊有小聲商量的聲音,又有手忙腳亂摸索的聲音,似乎是開門栓,接著裏邊大喊:“放我們出去。”

我們?幾個人?裏邊似乎是栓住的,那外邊的鐵絲是怎麼回事?陳嚴想。

外邊趕緊把鐵絲擰開,推開門,裏邊有兩個人站在門口,陽光刺進去,兩人下意識的抬手捂住眼睛,其中一人陳嚴有點眼熟,大概是自己社區的江春明。

不過……

二人身上有斑斑點點的紅色印記,難道是,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