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便到了十月份,中央電視台在虔州市拍攝的專題片拍攝完成了,這一次左光哲確實是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想要把這部專題片拍好,為了這部專題片,他在虔州市呆了三個月,跑了七八個縣區,拍攝了大量的素材,可以比較全麵的反映虔州市的客家文化和優美的風景,接下來他就要回到京城,對這些素材進行剪輯和配音等後期製作,預計將會在元旦之前播出這部專題片,對於明年虔州市的旅遊市場,這部專題片將會是一個很好的促進。
其它媒體對虔州的報道也開始有條不紊的進行了,特別是有兩本國內著名的旅遊雜誌,對虔州市連續做了幾次專題報道,這些報道也讓虔州市成為了一個小小的旅遊熱點,等到中央電視台的專題片播出之後,剛好可以把虔州的旅遊熱發酵到一個最高點。
虔州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在這樣的持續報道中發酵著,這對於虔州市以後的招商引資也是很有好處的。
欒雯潔還花大力氣策劃了一次虔州客家文化節活動,第一屆虔州客家文化節將在2004年元旦期間舉行,屆時將會舉行豐富的活動,其中包括客家人尋根之旅、認親之旅等等,因為虔州市是全國三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現在F省和D省的很多客家人都是從虔州搬過去的。
客家人勤勞勇敢,富於開拓精神,在各行各業都有事業非常成功的名人,現在F省、D省,包括香港、台灣和海外的很多成功商人、明星都是客家人,如果到時候能夠請來一批客家名人參加這個活動,當然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對於欒雯潔的這個想法,江海是非常讚賞的,他也替欒雯潔邀請了他知道的一些客家人名人,比如印尼謝氏集團的掌門人謝正清老爺子,香港林氏集團的掌門人林德運老爺子等等商業钜子,還有香港、台灣的一些大牌明星。
以江海現在的能量,他邀請的這些人當然都很爽快的答應了江海的邀請,不僅如此,他們還呼朋引伴,幫著這次活動的組委會。邀請了更多客家名人。客家人彼此之間的認同感是非常強的,他們願意給虔州客家人幫這個忙。
謝氏集團、林氏集團等幾個客家人創業辦起來的企業,還宣布對這一次虔州客家文化節活動進行讚助,基本上承擔了這一次活動所有的費用。
整個虔州市可以說是一天一個模樣,變得越來越好,不過江海也是越來越忙了,不但工作****要工作,有的時候雙休日都不能休息,有的時候要接待一些比較重要的客人,有的時候要接聽市長熱線,幫助市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有的時候還要到街上去走一走,聽一聽市民們真實的聲音,這也是他從江一帆那裏學到的習慣,不管多麼忙,都要經常下基層,隻有來自基層的聲音才是最真實的,有的時候,他可以根據聽到的這些聲音來對自己的執政方式進行微調。
雖然很忙,可是江海並不覺得累,相反,他還覺得很充實,因為他每一天都能看到,一座嶄新的城市,正在自己的手下成長著。
這一天,是一個星期天,江海帶著唐俊雄坐上了一輛十四路公交車,因為在上個月他接聽的一次市長熱線裏,有市民反映過公交車的一些問題,當時他讓唐俊雄把這些問題轉給了市公交公司,讓市公交公司處理,今天他來坐公交車,就是看一下市民反映的這些問題是不是已經解決了。
十四路公交車是今年新開通的一路公交車,從虔州區通往虔州市經濟開發區,全程大概十五公裏左右。
事實上,在江海來虔州之前,整個虔州市的公共交通係統還很不發達,總共也不過幾條公交線路,公共汽車的數量也不夠。這些公交線路完全不能覆蓋整個虔州市區,而且每兩輛公交車之間間隔的時間太長,公交車站的設置也不盡合理,而虔州市的出租車也隻是剛剛興起不久,還不能成為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讓市民出行很不方便,所以虔州街頭也就出現了一些正三輪摩托車和兩輪摩托車形成的“摩的”,停留在車站和各個路口處攬客。
摩的大行其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虔州市內交通的難題,因為摩的物美價廉,最多兩元錢,就可以坐到虔州市區內任何一個地方,所以深受虔州市民的歡迎。
不過摩的也有不少問題,比如說這些載客摩托車基本上都沒有在交管部門進行登記,有的摩托車連牌照都沒有,缺乏有效管理,萬一發生交通事故,很難有效進行追責;再比如這些摩的司機為了多賺錢,趕時間,往往都開得很快,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再比如有一些犯罪分子有時候也偽裝成摩的司機,進行搶劫、搶奪、強奸等犯罪活動,對於治安管理,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