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1 / 2)

“這麼多年過去,你弟弟都中秀才了,也該看開了。”曾母沒有女兒這麼些複雜情緒,隻覺高興,繼續說道,“私塾開起來,家裏多了進項,你弟弟就可以專心去青山書院讀書,你以後也不用為家裏操心了”。

聽到弟弟要去青山書院讀書,曾小蓮拋開其他雜念,關心道,“怎麼去青山書院,是在省城吧?那可夠遠的,我以為會去縣學呢。”

讀書人家出來的女兒,對於府城鼎鼎有名的青山書院還是有所了解的——那是由兩個致仕官員開辦,授課的都是舉人,最優秀的班還是由山長親自授課,那可是進士啊!

書院好,相應的束脩自然不便宜,曾小蓮又有點擔心,“錢還夠嗎?要是不夠一定要跟我說,這可是大事。”

曾母欣慰的看著女兒,說道:“放心吧,家裏還有點錢,都給你弟弟帶去,馬上私塾開起來家裏就寬鬆了。”又感慨說,“你弟弟也說了,就去讀三年,三年後要是中不了舉就另謀出路。”

“中舉哪有那麼容易,”曾小蓮不讚同,“既然爹決定開私塾,以後家裏也不差錢了,多讀幾年也不是不可以嘛。”

曾母說道:“你又不是不知道你弟弟的性格,有你爹這個前例,哪肯就這麼一直讀下去。再說,他這樣想我覺得也沒有錯。”曾母想到當年丈夫才考中秀才時的意氣風發,到如今的心灰意冷;從人人稱讚的英年才俊到現如今人們口中的酸腐秀才,她不想兒子也這樣蹉跎一生。

不過這都過去了,曾母高興,家裏的日子終於要好起來了,以後也能補貼補貼女兒,這麼多年來委屈她了。

曾母如此自信的原因,便在於自家要開的私塾是這河圖鎮唯一的秀才開的私塾。

清河縣這一帶學風不盛,讀出來的少之又少。河圖鎮原本還有個老秀才開的私塾,不過就在去年,年事已高的老秀才被兒子接去了省城養老,私塾也就關門了。

這不,曾家要開私塾的消息一放出去,上門詢問的人都快要把門檻踩爛了——曾父雖因多年科舉不中且不事生產被大家稱作酸腐秀才,但是人家的秀才功名那是實打實的,對於考秀才的那些道道可是一清二楚,能去秀才開的私塾那肯定比去童生開的私塾好啊!

曾母走後,曾小蓮陷入了沉思中。青杏見此,也不打擾——今天曾母帶來的消息過於勁爆,是得慢慢理理。

拿了塊紅棗糕到院子裏慢慢吃起來,嗯,真好吃,以後私塾開起來了,姥爺家的日子肯定會一天好過一天,青杏為自家娘高興,以後再也不用為姥姥姥爺擔心了。

而且,姥爺私塾開起來後,看在鎮上唯一的秀才先生的麵上,祖父母對娘態度肯定要更好上一些,至少陳母不會總是陰陽怪氣的嫌棄娘補貼娘家了。青杏覺得姥爺能想開,真是一件大好事。

“這是在想什麼呢?”青杏聽到一聲打趣,抬頭看去,原來是堂姐陳秀回來了。

青杏十分高興,對於這個溫柔的堂姐她非常的喜歡,“秀秀姐,你回來啦?你自己回來的嗎?”

“我三舅送我到村口就回去了”陳秀回答到。一般在鄉下,除非提前打過招呼,不然都是要避開飯點的。要不就像李三舅這樣直接送到村口就回家,還有青杏姥姥這樣坐一坐就走,為的就是避免親家為難,破費招待。

青杏上前抱了抱陳秀,高興道,“秀秀姐你可回來了我好想你,”更想以前你在時我不用放羊的日子,青杏咽下後半句。

“我看你是惦記著我回來你就不用放羊了吧。”陳秀還是很了解青杏的,幫她把話補全了。

青杏嘿嘿笑了兩聲,說道,“你要對自己有信心,我絕對是因為你是個好姐姐才這麼想你的”。

陳秀捏了捏青杏的臉,拿出荷包,從裏麵拿出一根頭繩遞給青杏,“這是我在姥姥家,舅媽他們給我買的,送你一根”。

青杏感動,沒想到陳秀小小年紀就get了帶紀念品這個技能,“謝謝秀秀姐,嗚嗚,好感動,沒想到你去姥姥家還惦記著我呢。”

陳秀聽著青杏搞怪的話,好笑道:“一根頭繩至於嗎?再說又不是隻給你,大丫二丫呢?還沒回來?”

“沒呢,估計還有一會,她們一般都是快要吃午飯了才回來。”盡管已經聽了五年,青杏每次聽到四房兩個堂姐的名字還是會覺得奇葩——原來真的會有人給女兒起這麼不走心的名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