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今兒李遠就要回書院那邊, 陳三郎曾小蓮自然要上門來聚聚,等說到青杏一起過去的事,曾小蓮心下竊喜,閨女總算靈光了一次, 不用她出馬了。
“喲, 要買宅子啊, 該早說的, ”陳三郎吃驚的表情十分自然, “前麵我就在那邊買了個宅子, 應該問問你們的, 這樣就可以一起買了。”
曾舅母狐疑的看向陳三郎,“姐夫在那買宅子幹嘛?”
“還不是為了石頭, ”陳三郎搖頭,“本以為來了省城,一家子就團聚了, 結果石頭說,書院住慣了,能靜心學習,來回太廢功夫了,說什麼要等考中秀才再走讀。”
“可不是,我這天天盼著來跟兒子團聚,結果他不領情, ”曾小蓮跟著歎氣, “兒女都是債, 他嫌走讀浪費時間,我們就想著,幹脆搬過去算了。”
曾舅母佩服:“書院那邊僻靜, 除了幾個賣吃食的小店什麼也沒有,要我過去住可不習慣,買個胭脂都不方便。”
曾父對石頭的行為很是讚許:“讀書就該這樣,我看住書院就很好。”
“爹說得對,現在想想,男孩子還是得皮實一點,不能太戀家,”陳三郎點頭,“而且我那字糖店馬上要開張了,也走不開,宅子不如先給小遠青杏住著吧。書院宿舍住那麼多人,而且小遠得院長看重,萬一有那小人使壞,豈不是防不勝防?”
大家立馬想起了前麵書院發生的大事,頓覺有理。
“阿彌陀佛,還是三郎考慮的周到,”曾母緊張道:“防人之心不可無啊,不說別的,萬一有那小人往屋子水壺裏放點巴豆,就夠人受的了。”
“娘說得對,”曾小蓮原本沒想這些,這會也是越想越覺得所有人都嫉妒她女婿:“宅子就給青杏你們住,這樣吃食上安全,也能給小遠補補。”
“那就又要占姐姐你們的便宜了。”曾舅母笑道。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目的達到,陳三郎笑得越發開心。
既然宅子有了,說搬就搬,大家吃過飯,就收拾了東西一起往新宅子去了,算是去認認門。
宅子不大,就是一個小院子,但小夫妻倆再加一個丫頭和婆子,住起來也不擁擠。
收拾好宅子再到周圍轉轉,大家便打道回府了,留下小夫妻倆開始了真正的小家生活。
李院長見李遠如期回來了,還沒來得及欣慰,就知道了青杏來陪讀的消息。
“”李院長嚴肅的叮囑:“大丈夫當以前途為重,切不可兒女情長誤事。”
“院長放心,白日我仍然在書院讀書,隻晚上回去休息,一定不會誤事的。”李遠點頭。
等李院長走了,李垣一把摟過好兄弟,“別聽他的,紅袖添香那才妙,不比一個人苦兮兮的看書快樂?”
“那你爹寫信說要給你定親,你折騰出什麼命硬的流言?”李遠打掉肩膀上的手。
“我爹多不靠譜,我能聽他的?”李垣不屑到,“等我考中進士到了京城,自己挑。”
“不說這些掃興的,”李垣興致勃勃道:“那我以後可以去你家吃飯了,這附近的店都吃煩了了,終於可以換換口味。我記得以前去陳家吃飯,手藝特別好、花樣特別多!”
李垣惦記著到青杏家改善夥食,這頭青杏也在琢磨,是不是能從餐飲著手,做點小本買賣。
青山書院,顧名思義,就在青山腳下。盡頭是書院和山,前麵是修的很好的路。
路兩旁有一些店鋪,產權都是書院的,不賣隻出租,當然對於開店的類型就有限製。
消遣類的想都別想開門,隻有一些飯館、書店還有雜貨鋪。
青杏搬來後仔細考察一番,發現這邊的飯館廚子手藝平平。
琢磨一下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青山開發不夠,井沒有什麼人來登山玩耍,這邊的客人主要就是書院的先生學生。
雖說是個大書院,但是路好,大家要進城消遣很方便,吃住都在書院的話,隻偶爾出來換換口味,這客流量就上不去啊!
手藝好的,自然還是得往城裏去,哪怕是去擺個小攤,手藝好也不缺生意。
所以來這租鋪子的,大多是周著村鎮的人,會點手藝,但不夠到省城跟人競爭,開在這邊利潤一般但也夠生活,還不耽誤農忙回家幫忙。
弄清楚情況後,青杏心裏有了主意。開飯館沒必要,倒是可以開個小吃店。
原本計劃的大型綜合茶樓暫時開不起來,但是可以化整為零,先把跟吃食相關的拿出來練練手。
結合顧客群體,青杏暫定兩種食物——關東煮和壽司。
本來是想做麻辣燙,可是青杏發現,這些書生還是很重視形象,在外麵吃東西辣得鼻涕眼淚一大把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而且紅油也容易弄髒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