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ARM的股份(1 / 2)

其實這CPU生產線要真算起來,就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個是晶圓生產線,另一個就是CPU製程所需要的生產線了。

前麵的晶圓生產線就是生產出6個9以上純度的電子級矽,這其中就包括矽錠的生產以及切割、拋光等製程,最終就是生產出合格的12英寸單片晶圓。

當合格的單片晶圓被生產出來之後,接下來的步驟就是真正的CPU製程工藝了,影印、蝕刻、重複及分層、封裝、多次測試都屬於真正的CPU製程工藝。

也就是說,前一個部分也就是晶圓的生產所需要的設備,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廠家都能夠製造出來,別的不提,單單台島的積電和聯電,就能夠生產出合格的晶圓生產線來,無論是種植矽錠所需要的坩堝還是切割矽錠所需要的切割設備,這些設備都可以在台島采購的到。到時候以未來實業的名義,從台島訂購這些設備就可以,更別提現在未來實業還和聯電以及積電保持著很好的合作關係。

因為新型內存條的大賣,單單742廠所生產的內存顆粒根本就無法滿足新型內存條對內存顆粒的需求,因此李想就將大部分內存顆粒生產業務委托給了台島的兩家晶圓廠,一個是聯電,一個就是積電,以這兩家晶圓廠的生產能力,為未來實業提供足量合格的內存顆粒是綽綽有餘的。

而李想之所以選擇台島的晶圓廠而不是棒子和美國的晶圓廠,其目的就是為了以後從台島的這兩家晶圓廠采購相關的晶圓生產設備。隻要能夠把最關鍵的設備搞到手,那麼憑李想的技術,完全可以攢起一條最成熟的現代化的晶圓生產線來!

再通過阿斯麥等廠家,采購到其他的CPU製程中需要的核心設備,加上李想在這個行業中儲存的豐富的知識,一條CPU生產線簡直就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這兩部分生產線既可以單獨分開銷售,又可以合並起來一起銷售,絕對非常劃算!

要知道即便是大名鼎鼎的英特爾也是隻采購合格的晶圓,然後再拿回去自己進行CPU的生產加工。

當然,要做到這些,最起碼還得需要四五年的時間,畢竟這個行業的入門門檻太高了。但李想有這個耐心,可以等,現在的等待其實就是一種厚積薄發的蓄勢。

至於李想讓理查德.詹姆斯從ARM公司購買的ARM架構專利授權,理查德.詹姆斯辦理的更利索,這家夥沒有購買ARM的專利授權,而是揮舞著巨額的支票,直接入股了ARM公司,用一點六億美元的代價,成功的獲得了ARM公司26%的股份,成為了ARM公司的第二大股東!

要說這事情趕得特別巧,原本理查德.詹姆斯按照李想的提議,是準備到英國劍橋購買ARM架構的專利授權呢,結果當理查德到達劍橋之後,忽然發現ARM公司似乎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局麵。

原來英國的Acorn計算機公司在91年將ARM部門單獨剝離並成立了ARM公司之後,剛開始的兩年,ARM的發展還是不錯的,不過就在今年年初,ARM公司的兩個股東因為陷入了一樁技術泄密醜聞,因此被迫離開了ARM的董事會,而且根據當初ARM成立是各個股東簽署的協議,這兩名大股東已經沒有資格在持有ARM公司的股份,因此這兩名股東手中掌握的的那高達26%的股份就空了出來。

隻不過,這價值高達一億兩千萬美元的股份,ARM公司的其他大股東暫時吃不下,因為他們無法拿出如此多的現金來,根據當初ARM公司成立時簽署的相關協議,那兩名大股東在放棄其名下的股份時,可以要求公司董事會用現金的形式來補償他們,如果董事會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那麼他們就將繼續持有這些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