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玉佩(2 / 3)

一次宮中賞花宴,榮裕郡主找了借口欺辱馮嫻,馮嫻想息事寧人忍下,平陽公主卻見不得好友吃虧,當眾扇了榮裕郡主兩巴掌,將人趕了出去。

那之後,再沒人敢給馮嫻臉色看。

平陽公主是先帝最寵愛的女兒,更是如今天子的同胞妹妹,行事囂張任性,京中無人不知。

但凡她動了點兒要為李輕嬋做主的心思,這姑娘輕而易舉就能飛出荀氏的掌控。

嬤嬤道:“老奴確實不懂,夫人既然不放心,那何不找個借口拘著小姐,不許她去京城不就行了?”

“不成。”荀氏疲憊道,“若沒有先前馮意那事還行,現在卻是來不及了……隻希望平陽公主早已將她母女二人拋至腦後才好。”

嬤嬤還想說別的,被荀氏打斷,“待會回府還得跟老爺交待這事,先讓我清靜會兒。”

“是。”嬤嬤閉了嘴。

馬車啟程回府,荀氏合著眼,想著李輕嬋在京城可能的遭遇,心裏七上八下,再次後悔數月前讓她去泰州探望馮意。

馮意是馮嫻同胞兄長,李輕嬋的親舅舅,任職泰州司戶參軍,主管戶籍、賦稅等。數月前巡按禦史代陛下南巡,查出馮意徇私枉法、以權謀私,證據確鑿,直接將人丟進了大牢。

泰州離姑蘇不遠,但因馮嫻已逝,李佲致另娶,兩家已許多年不曾來往,隻偶爾派人來姑蘇探望李輕嬋。

彼時馮意落難,妻子病倒,家中隻剩一個與李輕嬋同歲的女兒馮夢皎。

李輕嬋聽聞消息,立刻去求了李佲致與荀氏。李佲致不想插手這事,但荀氏想要好名聲,想著一個小丫頭頂不了什麼用,就讓人送她去了泰州。

誰曾想李輕嬋前日正思念母親,將馮嫻遺物中的紫玉髓玉佩隨身戴著了,又恰好被巡按禦史看到。

巡按禦史是京城過來的,為人耿直,油鹽不進,偏偏在見了李輕嬋之後重新細查了馮意的案子,這才給馮意洗刷了冤屈。

消息傳回姑蘇,荀氏一口銀牙差點咬碎。

紫玉髓罕見,平陽公主曾偶然得了,特意命人打造成兩塊玉佩,將其中一塊送給了馮嫻,便是如今李輕蟬戴著的這個。

巡按禦史是看在平陽公主的麵子上才對馮意重審的。

這也就罷了,等李輕嬋從泰州回來,一起回來的還有馮意的一封信,信中說平陽公主早年有意與馮嫻結親,那塊紫玉髓玉佩就是信物。

李佲致原本就心存顧慮不敢輕易安排李輕嬋的婚事,等了十六年,一直沒等到京城的消息,才動了將李輕嬋許配給荀翰的念頭,就被馮意警告了一頓,再次偃旗息鼓。

也因此,才有了李輕嬋去京城求醫的事情。

求醫是一個目的,更多的是要試探平陽公主對這門親事的態度。

然而事情未定,幾個長輩並未將這事告知李輕嬋,隻說讓她去京城求醫。

荀氏也曾想過阻攔李輕嬋進京,但又怕巡按禦史歸京後與平陽公主提起了李輕嬋……

此外,還有一件事荀氏不敢說,也不敢細想。——平陽公主那兒子可不是一般人。

荀氏默默想著關於那位世子的傳聞,越想越怕,扯著帕子,心中悔恨道:“這死丫頭真活不到京城了才好!”

她這麼詛咒著,卻不敢真的讓人對李輕嬋下手。

要下手,也得在她被平陽公主拒見之後。

在她離京回姑蘇的路上,才是最好的時機。

李輕嬋自馬車駛離姑蘇城就沒靜下心過,離姑蘇城越遠,她呼吸越急促,心口像是被利爪撕扯著劇痛不止,疼得她坐不住,隻能伏在軟墊上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