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到底這是一門什麼功夫?
性格色彩學發展至今,以深度而言,已經發展並奠定出“洞見”“洞察”“修煉”和“影響”這四大專業板塊。按照大白話,所謂“洞見”是指如何發現真正的自我,就是徹底明白“我是誰”這個困擾了無數人的問題;“洞察”是指當他人身上四種不同的性格特點都很明顯且強烈混淆時,如何區分他們真正的性格和表麵的假象,也就是“讀心術”;而“影響”就是在本書“綠色性格”的最後一節中特別提到的“鑽石法則”,怎樣用不同的方式去搞定不同性格的人,文雅一點的說法就是如何與更多人和諧地相處;“修煉”是指如何改掉自己的缺點,拓展自己本身缺少的力量,讓自己能做到四色的平衡。這四個板塊幾乎涵蓋了所有你能想到的關於性格色彩的問題。
平日我好讀武俠小說,於是假設“性格色彩學”是門武功絕學,把四個板塊比喻為四門不同的武功。在這四門武功中,“洞見”是最基本的,因為所有人學習和了解性格色彩首先都會思考我的性格到底是什麼,搞清楚自己永遠是人一生的功課;“洞察”是最常用的,舉凡色友或讀者,平時大家聚會,總是第一句話劈頭就問:“你什麼顏色啊?”這已成為了眾人的一種共同語言;“影響”是最實用的,因為太多人最有興趣的都是怎樣搞定那些很麻煩或自己在意的人,那些人可能囊括了從自己的老板、下屬、客戶、伴侶到孩子中的所有人;“修煉”是最困難的,當然也是最痛苦的,但是如果我們不改變自己的缺點,我們的人生就會付出代價,直到我們無力再付出為止,所以坊間才有那麼多的書教你該如何這樣、那樣。
這四門武功既獨立又相互聯結,密不可分。更加有趣的是剛好與《老子》三十三章所述相對應:“洞見”=知人者智,“洞察”=自知者明;“影響”=“勝人有力”;“修煉”=自勝者強。連在一起,性格色彩可以看成是教人如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有力,自勝者強”的一門大學問,並且每門功夫都單獨分開、另起爐灶,衍生出來四門不同的學問,且門門都可做到極致中的極致!
按照我們研討會的分類,不同研討會的功能不同。基礎研討會專攻“洞見+洞察”的功夫,大多數人可以通過這個課程看清自己、理解他人;而進階研討會主要承擔“修煉+影響”的使命。《色眼識人》與這本《色眼再識人》,前者更全麵紮實,後者更刁鑽深刻,但從嚴格學術意義而言,都共同起到的是基礎研討會的功能,隻不過在這兩本書中,由於專業上的歸類,暫時還沒出現對性格組合的描述。
古人曆來強調知行合一,“洞見+洞察”這兩者本質上都屬於“知”,而“修煉+影響”都屬於“行”。武林高手都講究內外兼修,“洞見+修煉”都麵向自己,是內功;“洞察+影響”都麵向別人,是外功。我們常說知行合一,當你看完這兩本書,你已有了“知”但還沒“行”;以內外兼修而言,你的“內”“外”功都已各學了一半。
上麵這些,也許你現在看得有些繞,但日後便知,以上就是性格色彩學核心中的核心,本質中的本質。至於你可能關心的性格色彩婚戀關係、性格色彩子女教育,工作中的性格色彩領導力,性格色彩團隊建設以及無數熱點話題,其實隻不過是這四大功夫無限應用中的一小部分。就譬如,我一直很想寫《當色男遇見色女》,結婚的沒結婚的人都關心這書,不過,你最終還是會發現,你手中正捧的這本書就是功夫中的馬步。
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多年來我狂躁不安,總想著一口氣吃成個胖子,當年《色眼識人》寫完後,我不知天高地厚,總覺得一年寫一本不在話下。
感謝在本書中提供原材料和評價的諸多色友,這本書不僅僅是我的書,如果沒有同道中人的信任、鼓勵和分享,這本書將空無一物。
感謝華文天下的編輯劉峰,因為他的提議,我逼迫自己整理了存貨,發現江郎還未才盡,素材的倉儲量還為數不少,更重要的,方曉用性格色彩對紅樓夢大肆研究並且搞出成果,慫恿了一幫傳道者們紛紛在自己的領域裏使性格色彩開花結果,這讓我發現性格色彩學體係的架構“隻是剛剛發展”,還有很多事兒可以做,很多書可以寫,很多靈魂可以救。雖然我自己都覺得有點假謙虛,但相比上本書的尾聲“一切隻是剛剛開始”所說,這些年我們的確在進步並且一直在進步著。就算人這玩意兒窮盡一生都琢磨不透,這輩子你總還是和人打交道,如果你狠,不用和人打交道,也要和自己打交道。那就對了,甭管和己和人,反正都要用得到紅藍黃綠,那就讓這本書,這門功夫伴隨你一生走下去。
樂嘉於2010年2月13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