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飛雪的冬夜
大周, 奉先殿內。
君王顧修穿著一身單薄的素袍,卸冠披發,身姿端正的跪在奉先殿的蒲團上。大而空曠的宮殿內隻有一個用來取暖的金鼎香爐, 深冬的寒風無孔不入, 吹動了殿內華麗的經幡, 吹歪了供台上靈動的燭火,拂動了君王散在眉間的發絲
年輕的君王沒有被寒風打擾,他始終保持著挺拔虔誠的姿態, 麵向供台上曆代先祖的靈位祝禱著什麼。
這是顧修入奉先殿齋戒的第九日了。
每日除了正常的朝會以及處理軍政大事之外, 顧修的其餘時間都在這裏。
一日隻用朝暮兩餐, 每當黃昏時分還要用冷冽的泉水擦洗身體,以求身心潔淨。
顧修齋戒的原因很簡單。
一月之前, 南疆境內數個州郡同時爆發了病因不明的疫病。
染病者先是麵色青紫,呼吸困難,緊接著便會嘔吐腹瀉, 所有染病之人幾乎都活不過七日, 僥幸存活下來的人也都會雙目失明。疫病蔓延速度極快, 最先發病的窮奇軍中病例尤為眾多,從雲瑾呈奏上的軍報上看,第一日便有將近百人同時發病,第二日人數就整整翻了四倍, 先前君王整軍時帶去的藥草並不對症, 截止第三封軍報抵達時,軍中已經有一萬人染病,病卒者八千有餘。
這場疫病生得古怪,深冬並不是疫病頻發的季節,可這場瘟疫偏偏來的又凶又猛。在窮奇軍上將雲瑾的軍報中詳細描述了有關這場疫病的蹊蹺之處。自從發現疫病後, 他們檢查了所有可發的疫源,諸如糧草,飲水,牲畜等,焚燒了所有病死者的屍身,可疫病依舊頻發,屢禁不絕。
這場禍事傳到京中,傳到朝堂之上。
顧修以最快的速度下旨撥款,派遣醫藥,嘉獎地方官令其撫政安民。另外還在民間張榜以重金招募擅長醫治瘟疫的名醫良藥。
一切安排妥當後,百官們又開始糾結起了這場疫病的病因。
最終,尋不出緣由的官民便把這場疫病歸咎成了一場天罰,一場因為君
王執政不當而產生的天罰。
古來君王也稱天子,天子便是天神之子。若是天神殘暴不仁,驕奢淫逸,不能修德自持時,上天便會降下懲罰。
地震,洪水,瘟疫,旱澇兩災皆是如此。
至於顧修這樣勤勉的帝王究竟犯了上述的哪一條,他們也不得而知。
有人說是顧修在江南道烹殺貪官,占了殘暴一項。
有人駁斥,說顧修烹殺的都是魚肉百姓的貪官,這些人若不殺那君威何在。
有人說顧修登基初年便強推新政,動了祖宗根基,這才觸怒上蒼降下責罰的。
有人駁斥,說顧修所推的新政都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治國良策,試問這樣的良策哪一項會觸怒祖宗?
顧修沒有理會這兩撥人一唱一和的擂台戲,悄無聲息的把自己的起居搬到了奉先殿裏。
衣單食素,意在與那些受災的百姓共進共退,也在給滿朝文武一個交代。
白日,顧修依舊是那個鐵血殺伐的年輕帝王,到了黃昏之後他就成了一個虔誠的信徒,舍出自身來為天下蒼生承罪。
亥時初刻,奉先殿門扉敞開。
身披雲紋鶴氅的韓墨初踏著一身風雪自殿外走了進來,零星的雪花被風吹動,打著飛飄卷入殿內。他進走近殿內後,身後的小太監將開啟的門扉重新掩上,尚未落地的雪花隨著他的腳步又飄了一陣,落在地上慢慢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