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第110章 啞巴玉雕師(十)(1 / 2)

開通直播以後, 聶慈的生活並沒有太大改變,她每天照舊前往高新區炒料熬湯,等忙完店裏的事情, 她便會坐在小棚子裏,拿出那隻鬼工球繼續雕刻。

鬼工球越到後麵,分層的難度越大, 稍有不慎, 就會將先前所做的一切付之一炬,因此聶慈在雕刻過程中尤為小心,手上的動作也愈發沉凝。

這天聶慈取出角刀,剛準備雕刻第九層的花卉,還不等她動手, 便察覺到一道灼熱的視線落在自己身上。

她佯作未覺,隻用餘光往右瞥去,發現有名三十出頭的男子肩上架著攝像機, 鏡頭對著的位置, 正是坐在聶家麵館的自己。

在其他人眼裏,這名男子可能是在拍攝高新區的建設情況, 而不是在偷偷攝錄某個點,但擁有了原身記憶的聶慈卻不會被輕易蒙騙過去。

要是她沒記錯的話,前世裏雪依參加了一檔由蘆柑tv製作的節目, 節目組打著“傳承非遺”的噱頭進行宣傳, 實際則將關注點放在收視率上,拚盡全力吸引觀眾的眼球。

在一眾不太體麵的“非遺傳承人”中,雪依出淤泥而不染,非但沒有跟那些人同流合汙,反而雕刻出做工巧妙的飛天像, 博得了不少人的喜愛。

聶慈沒有報名參加《尋遺》,但那名男子卻圍著她拍攝,隻能說明一件事,有人把她的資料提供給了節目組。

而那個人,不出意外應該是雪依。

男子是蘆柑tv的攝像師,他出現在這裏,目的便是為節目組收集素材,為以後的播放做準備。

聶慈握著角刀的手微微一頓,旋即放鬆下來,繼續先前的動作。

攝影師不斷調整角度,將女人的側顏完完整整的錄下來,即使他見過許多明星,也不得不承認聶慈的五官生得格外出眾,純美而精致,是報名參賽的選手中最出色的。

不過攝影師還記得這檔節目的主題,並非是為了比美,而是打算傳承非遺技藝。

他調整了鏡頭的角度,盡可能的聶慈手中的竹球入畫。

這一看不要緊,攝影師這才發現竹球精巧到何種程度,裏麵紛繁複雜不知有幾層,每一層都是精巧細致的花紋,聶慈想要雕刻,必須輕輕將內部的球體旋轉到恰當的角度,才能把角刀探入其中。

攝影師嘖嘖稱奇,不願錯過任何鏡頭,他心底升起一股預感,如果《尋遺》這檔節目會火,聶慈一定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拍攝了兩個多小時,攝影師才離開高新區。

望著那輛逐漸遠去的商務車,聶慈眯起雙眼,將竹球及刀具收好,跟聶南舟知會了一聲後,便回到了聶家。

眼下節目尚未剪輯播出,隻要聶慈聯係蘆柑tv,就可以及時修正這個錯誤,但她並沒有這麼做,畢竟她現在最欠缺的就是名氣,而《尋遺》這檔節目,能夠讓更多的人注意到她,進而護住聶南舟母女。

聶慈來到這個世界時,便感受到了原身的執念。

原身舍不得含辛茹苦的養母,也舍不得相依為命的妹妹,隻要能護住她們,原身甘願付出任何代價。

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執念,才使聶慈的靈魂在這具軀體中複生。

聶慈站在門前,微愣了會神,直到手機的震動聲將她喚醒。

【聶小姐,我什麼時候能去取竹刻小壺啊?】

發消息的人正是“我是大平刀”,那日聶慈去過b市博物館後,老教授一直對那隻竹刻小壺念念不忘,想要瞧上一眼,卻沒有聶家姐妹的聯係方式,又抹不開麵子去找胡館長詢問。

直到兒子從學校回家,老教授忍不住念叨了一嘴,“我是大平刀”便拍著胸脯,信誓旦旦的保證,說自己認識聶慈,肯定能將竹刻小壺借過來。

可惜誇下海口之後,“我是大平刀”便犯了難,他跟聶慈根本算不上熟稔,充其量隻不過是告知對方胡館長的電話而已,想要將雕工精湛的竹壺借出來賞玩,恐怕不太容易。

猶豫了小半個月,“我是大平刀”終於主動給聶慈發了條微信,哪知道聶慈格外爽快,直接就答應了此事。

不過先前沒定下時間,“我是大平刀”才會出言催促。

【明天我會把竹壺送到b市博物館。】

老教授就在博物館上班,送到那裏倒是方便得很。

《尋遺》這檔節目並不是製作完畢再播放,而是剪輯出攝影師錄製的內容,由嘉賓進行點評,以直播形式投放在蘆柑tv上。

為了獲得更大的流量,節目組請來的嘉賓一個兩個都頗具名氣,不僅有摘得影後桂冠的伏綾,還有當紅小鮮肉齊淮,以及a大曆史學院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