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5歲是人生的一道...(1 / 2)

過上富有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夢想,但在貧窮和富有之間有道很難逾越的鴻溝。麵對這道鴻溝,有的人歎息,有的人挑戰。歎息者依舊會貧窮,而挑戰者卻抓住機遇與財富結緣。有夢想並堅持夢想的人,最終會實現夢想;而貧窮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致富的夢想。

巴拉昂是法國一位年輕的媒體大亨,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去世。

臨終前,他在遺囑中說:“我曾是一個窮人,卻是以一個富人的身份走進天堂的。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進天堂,現在秘訣就鎖在中央銀行的一個保險箱內。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賀禮——一100萬法郎。”

遺囑刊出之後,很多人寄來了自己的答案。絕大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也有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或者是幫助和關愛……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打開了那隻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九歲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窮人最缺少的是成為富人的野心。

巴拉昂的謎底和蒂勒的回答,引起歐美國家不小的震動,一些財富新貴就此話題接受電台的采訪時,都毫不掩飾地承認:野心是永恒的特效藥,是所有奇跡的萌發點;某些人之所以貧窮,大多是因為他們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弱點,即缺乏野心。

這就是巴拉昂遺囑的真正內涵:人沒有賺錢的野心,怎麼可能賺到錢呢?“野心”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起點,很多人之所以一直貧窮,是因為他們沒有成為富人的野心。一個窮人,如果擁有成為富人的“野心”,他就可以成為有錢人。25歲,厚積薄發的起點

25歲,這是一個調整自己和準確定位的時期,也是人生規劃最重要的時期。把握好這段時間,以後的人生將平坦暢通,而錯失這段寶貴的黃金時光,將錯過很多機會。

一個年輕人在大學期間成績優秀,思維活躍,非常有創意。畢業後經過層層麵試,他進入了一家全球500強公司,前途無量。但不到半年時間就辭職了,因為他不甘於過替人打工的生活,想要做自己的事業。盡管時機不夠成熟,他還是非常執著地開始創業。因為缺乏行業經驗和必要的社會資源支持,僅僅抱著滿腔熱情,最終還是失敗了。於是他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現在已經是一家外企連鎖餐飲店的見習經理了。

25歲是一個人的黃金時期。追求財富是人類的天性,每個人都想擁有所羅門的寶藏,擁有用之不盡的財物。但不是每個人都有一夜暴富的機會,絕大多數人還需要從適合自己的行業人手,通過行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去厚積薄發,沒有職業生涯的長期曆練將很難打開財富之門。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比較浮躁,隻想做自己感興趣、待遇高的工作,結果幾年過去了,換了很多份工作,年齡不斷增長,實質性的工作經驗卻並未增加。所以,即使你再聰明能幹也要踏實務實,準確定位自己,厚積薄發。

偉大,往往是熬出來的。機會,也隻青睞有準備的人。

著名演員劉青雲在在被提名8次之後,終於獲得了久違的香港金像獎最佳男演員獎。每次與最佳失之交臂之後,劉青雲對於香港電影協會的失望都會增加一分。現在,終於熬出來了,撥開雲霧見青天。

當初,比爾·蓋茨離開哈佛與保羅·艾倫一起經營微軟時,迎來的是譏諷與嘲笑。BASIC的發明也並未引起轟動,當時的IBM和蘋果公司甚至不屑與微軟合作。比爾·蓋茨沒被困難嚇住,他在忍耐中不斷探求。終於,在windows95推出後,比爾·蓋茨和微軟厚積薄發,證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