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孔氏私學(1 / 3)

泰曲孔氏的私學課堂上,迎來了兩位插班生。

一位叫張列,一位叫張勳。

今天是二人上的第一堂課,課堂上的孔氏家師,正在講的是:道宇上下兩千年的人文變遷史。

“讓我們有請張家前來學習的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課堂之上講課的孔氏家師,是位看起來很年輕的女先生,先生五官很普通,但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個真理,不論是講課還是互動,總能給到人們如沐春風的感覺。

此刻被點名邀請回答問題的正是張列。

張列起身,先是躬身寫過女先生的邀請回答,再是躬身禮敬了各位同窗,接著站直身體,語速不慢不緊,緩緩答道。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應當從整個道宇的世界背景說起,仙神界的存在首次被論證,是由京畿李家的李友倫先輩,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李家壽星證明的。雖然目前不知道他做了李家哪位子弟的本命神,但是據他口述以及李家的昭告天下的內容中,我們可以得知,李友倫前輩,在仙神界中是有司職的。”

“這是先決條件,我們再從生死角度來切入分析,人壽有限,起步甲子,常態止步鮐背,而最少九十年的壽元界限當中,每個人自出生就是一階求神階,大多數人呢,都是終其一生,身處一階而不自知,斯以為,此乃常情而非混沌,畢竟,能夠踏上修行路的每一個人,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福是禍。所以,孔家至聖先師有雲‘未知生,焉知死’。”

“所以,道宇從上古封建王朝社會,到如今各民主自治,或者說,人人治己的環境中,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張列其實是在說什麼,他自己都不知道,隻是想著不能丟了張家年輕一輩的臉,再加上孔氏私學課堂上的幾位妙齡女學子的灼灼目光,張列必須把自己表現得文質彬彬且有知識底蘊。

他的餘光隻關注到了這些,卻忽視了與他共坐一桌的張勳,低著頭聳著肩的姿態。

孔家的女先生微笑著對張列下壓了下手掌:“很好,可見這位新同學,年紀不大,見識卻是非同一般的廣博,但我們探究的是人文變遷史,你的回答還是稍稍有些跑題,但是已經很不錯了,大家為他鼓掌,以示鼓勵。”

張列坐下之後,幾位孔氏妙齡女學子的目光還是牢牢的鎖在他那張俊美的臉龐上。

搞得講課的女先生不得不不自言自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老師也覺得張列同學長得很好看,張列同學能告訴一下老師,你平時是如何保養的麼?”

哄堂皆是會心笑聲。

幾位女學生的目光總算被老師一句話帶了回來,張列卻是羞紅了臉,但害羞之中有多少受用在其中,隻有他自己知道。

“那這位同學在這個問題上有什麼見解嗎?沒關係,說說自己的看法,重要的不在解題,這道題目沒有標準答案。”老師看向張列身旁的張勳問道。

張勳正在偷笑,冷不丁被點名,還來不及收起笑容,難得有情感表露的悶葫蘆,此刻也是臉上帶著笑容,應聲站起。

“老師,冒犯了。人文這種東西,恕我直言,是個挺虛的命題,人人開化,這個命題的探究沒有意義,人人混沌,這個命題還是沒有意義。我們人人身處其中,是人文的一份子,我們現在就算討論出的結果,再怎麼超凡脫俗,怎麼證明我們的論證是超凡脫俗的而不是我們孤芳在自賞呢?所以還是如同我同族兄弟所言,與其聊人文,不如聊聊世界本質。換句話說,直接聊哲學都比這個論題要來的有實質意義。”

張勳的回答,若是換做其他課堂上的老師,可能真的會覺得有被冒犯到,因為他言下之意是在質疑老師這堂課的命題,而且表示參與討論或者論證沒有實質意義。

但這是孔氏的私學,泰曲地域的民生管理人都被稱作先師,而不是什麼這個長,那個王的這類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