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指示說:“你們去好好地做,要把中央對他們的建議轉達給他們。”又批給四人一筆活動經費。康澤根據蔣介石講的意思寫了三條工作原則:“(1)傳達中央的意思,使他們明白;(2)隨時查明該軍的行動,俾於發生異動時能事前報告中央,設法製止;(3)倘發生異動,而情況不明,未能及時報告中央,是為瀆職。”這三條呈蔣介石批準後便照發了。
一天,蔣介石對康澤說:“你快去和葉劍英商量一下,問他們的部隊什麼時候出發,從哪條路線開進。”
康澤馬上打電話問葉劍英。葉劍英回答說:“現在陝北正集中三個師,裝備好了,每天可出發一個旅,由潼關以北的一個渡口渡過黃河,經同蒲路到山西東北部八路軍作戰地區去。”康澤向蔣介石作了彙報,並建議說:“當給他們的給養應該都給他們,使他們在精神上感到痛快。”蔣介石點頭同意。幾天後,康澤聽說八路軍有一筆費還未領到手,就打電話找葉劍英核實,隨後又和葉劍英一起去找軍需署長周守梅。周守梅問:“這筆錢該不該發?”康澤答:“該發,由我負責。”於是,葉劍英便把錢領了出來。
一次,蔣介石讓康澤推薦一人到蔣鼎文當主任的西安行營任第二廳廳長,康澤推薦了穀正鼎,並介紹說:“穀正綱、穀正鼎兩人都是留德的學生,後來轉到莫斯科中山大學,他們兩個的見解主張很多和我們相同,對共產黨態度也和我們一樣堅決,後來又同我一道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國民黨特別黨部負組織方麵的責任,相處也很好。”蔣介石問:“穀正綱怎麼樣?”康澤回答:“他們兩個對國民黨的忠實都一樣,大穀(穀正綱)熱情,有時衝動,小穀(穀正鼎)細致一些,派往西安行營和共產黨辦交涉,以小穀比較適宜。”於是,蔣介石便派穀正鼎到西安擔任了第二廳廳長。
9月中旬,康澤奉命去中山陵見蔣介石,蔣介石正在考慮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一事,康澤便向蔣介石建議,在發表中共這一宣言的同時,以委員長的名義發表一個正式談話。他還提出了三點具體意見:(1)對共產黨表示共赴國難,予以稱讚;(2)說明這是由於三民主義的偉大;(3)要求共產黨用行動去履行這一宣言。
蔣介石對此表示同意,並要求寫出文稿。康澤又建議要陳布雷去寫。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公開發表了由陳布雷寫的《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又針對此宣言發表了實際上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至此,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三青團成立初始,康澤就與三青團中央書記長陳誠搞不好關係。爭強好勝得罪小蔣,被排擠出國
1937年全國抗戰開始後,蔣介石以“團結抗戰”為名,力圖擴大組織,欺騙和控製廣大青年,策劃成立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康澤參加了這一組織的醞釀籌建活動。9月中旬,蔣介石在南京陵園別墅召集康澤、劉健群、陳立夫等開會,對他們說:“現在抗戰已經開始了,過去秘密的小組形式不合需要了,要搞一個大組織,將黨部的(指CC係)、同學的(指複興社)和改組派(指汪精衛派)都團結起來,並以此為中心,再求各黨各派的團結和全國的團結,你們去把這個問題研究一下。”
在一次討論新組織名稱的會議上,康澤和劉健群主張稱“三民主義青年團”。陳立夫則主張加上“中國國民黨”,叫“中國國民黨三民主義青年團”。蔣介石立即插話說:“有你這‘中國國民黨’幾個字,人家就不來了。我看還是用三民主義來號召的好。”於是,新組織就定名為“三民主義青年團。”
1938年2月底,為了給好將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做準備,蔣介石在他的武昌官邸召集康澤、陳立夫等人開會,會上,蔣介石拿出三張名單,一張是黨委委員會名單,一張是訓練委員會名單,另一張是三民主義青年團籌備委員會名單。在這三張名單上,康澤都名列前茅。蔣介石說:“這三個名單,大家看看,臨時全會不搞選舉,黨裏有些幹練的青年不能選為中委,因此提出這些人組織黨務委員會、訓練委員會,以增加組織部和訓練部的力量。”由此可見,康澤是被蔣介石看作黨國的青年精華而加以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