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你認識自己的寶貝嗎?(10)(1 / 1)

寶寶能夠點著爸爸媽媽或老師提供的物品數數,這是唱數或點數。爸爸媽媽要特別留意區分,從唱數到點數,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轉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小朋友在數串珠的時候,嘴數到5了,而手指頭已經指到7了;或者是嘴裏說到10,而手還停在第6顆珠子上。這就是隻會唱數,不會點數,典型的手口不一致。寶寶3歲左右時,有這個現象也是正常的,如果到4歲了還是這樣,就需要特別注意了,屬於“手眼發展不協調”。到了4歲多還有這個現

象,那就是“視覺空間轉換能力”不夠好,沒有及時建立對數的概念。

會唱數、會點數還沒有掌握數的基本概念,數的基本概念還包含著“數的守恒”。

舉個例子。我們在紙上給小朋友畫了5個大蘋果,個兒畫得很大,並且間隔遠,在蘋果下邊一排畫上5個草莓,個兒畫得很小,挨得很近。畫完以後問寶寶,是蘋果多呢還是草莓多呢?3歲的孩子很可能會說“媽媽,蘋果多”。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子是形象思維,他們認為蘋果占的麵積大,當然是蘋果多。成年人自然知道數量是不受物體大小、位置、距離、形態的限製,5個大西瓜和5粒小米在數量上是相同的,這就是數的守恒,這對於成年人很好理解,但對於小朋友就不那麼容易掌握。

如果不了解孩子在關鍵期各階段的情況,在孩子還沒有完成唱數、點數、建立數的概念的基礎上,就填鴨式地讓他背口訣、做加減法是違背孩子正常的認知規律的,也是家長們常常感覺事倍功半的原因。

我們成年人在遇到自己的弱項時也會經常回避或揚長避短。可是作為家長,我們還是會常常盯著孩子的弱項,看著別人的強項而興歎。其實,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世上也沒有相同的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培養上,爸爸媽媽確實需要有一雙慧眼,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孩子,不作盲目比較,而是真正了解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應該達到的水平,給予有針對性的培養,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05以優勢帶動弱項的漸進式培養模式

上周和好朋友一起去看她女兒的鋼琴比賽。我不免發出“張家有女初長成”的驚歎。小小的淩傑不知何時已經長得亭亭玉立了,還不到6歲卻已經在國內外的鋼琴表演賽中屢獲名次,成為業內小有名氣的“鋼琴公主”。

漂亮的淩傑,才藝出眾,個性乖巧,在眾人心目中無疑是成功教育的典範,寶貝成才計劃中最先達標的榜樣。可在媽媽眼裏,她依舊有著諸多弱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