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傑的媽媽個性爽朗、身材高挑、外形時尚,是外企高管,事業非常成功。淩傑的爸爸內向溫和,是典型的知足常樂型好好先生。這樣性格迥異的兩個人共同養育的淩傑無疑繼承了二者的特征。
在學習和特長上,孩子像媽媽要強出眾,在性格上,她則像爸爸一些,內向乖巧。這正是淩傑媽媽最不滿意的地方。
晚上一起吃飯的時候,媽媽不停地數落淩傑在領獎時的驚慌失措,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的無助與羞澀,“這孩子的性格太溫吞了。也算見過一些世麵的,可是人一多,根本連話都不敢說。”
媽媽說這番話的時候,淩傑盯著自己麵前的碗,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
“當初學琴,也是想讓她有點兒藝術細胞,並沒有想讓她往音樂這方麵發展。可是現在這孩子除了鋼琴,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明年馬上上小學了,加減法還搞不清楚呢!最重要的是,她太悶了,不愛說話,見到陌生人就躲。真怕她以後除了鋼琴,什麼都不行!”
媽媽很著急,我也很納悶,小小年紀就能夠在琴凳上一坐好幾個小時,學琴不到三年就能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她真的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嗎?
“淩傑,你喜歡彈琴?”我問她。
淩傑手裏搓著餐巾,不好意思地看著我,過了好半天才點了點頭。
“為什麼喜歡呢?”
她不說。
“你剛才彈的那首曲子叫什麼?”我再問。
淩傑的眼神立即亮了起來,“《牧童短笛》。”
“哦,這首曲子很特別。你一定特別喜歡,所以今天才會彈它,對嗎?”
我繼續在這個話題上引導著她。
淩傑的表情立刻變得專注起來,她認真地點了點頭,“老師說過這是一首帶著中國風的鋼琴曲,是一個中國人寫的,也是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的曲子。”
“我覺得特別好聽,可是我不知道這裏麵的故事,你能給我講講嗎?”這個話題顯然是淩傑樂於參與的,於是我想辦法鼓勵她多說。
“水墨畫。老師說這首曲子要讓聽眾有看到水墨畫的感受。你看到了嗎?”她問我,眼中頗有期待。
我皺起眉頭,像動畫片裏的“一休哥”一樣思考了一會兒說:“我聽到水聲、鳥叫,還有牧童快樂的歌聲,也看到一幅美麗的圖畫,上麵有牛,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