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你認識自己的寶貝嗎?(12)(1 / 1)

“還有田野!牧童坐在牛背上開心地吹著笛子,一邊吹一邊用小腳踢著老牛,老牛一點兒也不生氣,因為它知道牧童在跟它做遊戲。很多人在田邊歡快地歌唱,小鳥和流水給他們伴奏……”

淩傑一邊說,一邊伸出小手在桌上輕輕打著節拍,頭也跟著輕輕地晃動,仿佛又沉浸在了音樂當中。這個時候的她麵帶微笑,笑容中有一絲羞澀,還隱藏著一絲得意。

淩傑媽媽和爸爸都有些意外,沒想到原本沉默寡言的女兒會有如此上佳的表現。

“你知道嗎?阿姨,這個作曲的人特別有名,《馬路天使》、《十字街頭》你看過嗎?主題曲是他寫的。我也要像他一樣。”淩傑的神情中滿是憧憬和希望。

“你一定可以。不過彈琴隻需要識譜,作曲就不一樣了,要學很多東西,你願意學嗎?”淩傑媽媽忍不住插嘴。

“願意!”淩傑毫不猶豫地大聲回答。

僅僅是一個話題,就讓淩傑成了整個晚上的談話主角。她遠比爸媽想象的要有想法,說起話來也不再是“唯唯諾諾”,不僅順暢而且還很有邏輯。

我向淩傑媽媽建議:從孩子的興趣和長項出發,引導孩子多說、多學,把視角放遠、把範圍放廣,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全麵地發展。

後來再遇到淩傑時,她已經變得開朗多了。她媽媽告訴我,現在她每彈完一首曲子或新學一個曲目,都要給爸爸媽媽講曲子的內容和故事,想不聽都不行。以此為契機,媽媽引導她學習別的知識和內容的時候,也會告訴她,隻有一個全麵發展的人、博學多才的人,才能寫出動人的樂曲,於是淩傑總是積極地參與。

這就是以強帶弱的培養方法取得的效果。

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了“田忌賽馬”的故事,針對孩子在能力上的“強、中、弱”,也應該采用以強帶弱的方式幫助他們全麵成長。孩子的弱項是可以調整的,所以家長對此也不需要揚長避短,而應該“以長帶短”或者“以強帶弱”。

06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我們思維訓練學校,孩子們下了課常會在遊戲教室玩上很長時間。父母們很辛苦,工作了一周,還要犧牲周末休息時間送孩子來上課。一個半小時的課程,家長們會在教室外麵目不轉睛地盯著監視器看孩子是否在認真“學習”。如果答案肯定,家長們才會覺得累有所值。然而下了課,家長和孩子的心情就大不一樣了,家長們巴不得馬上帶小寶寶們回家,可小朋友總是想盡辦法要多玩一會兒,賴著不肯走。

家長又累又無奈,隻得在休息室等候,我曾經看到許多家長在沙發裏坐著坐著就睡著了,而孩子們則在遊戲室玩得很high。

當然也會有暴脾氣的爸媽,今天暢陽的媽媽就發飆了。

最初她是耐著性子看暢陽和小朋友玩“過家家”的遊戲,暢陽給小朋友炒苦瓜,小朋友不喜歡吃,他居然學著媽媽的口氣說:“你想不想變漂亮?!想漂亮就得吃苦瓜!”

孩子挺生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