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灰頭土臉,曹操第三次入仕(3)
崔鈞一把將曹操按在那空榻上,笑道:“好啦!這次人算是都湊齊了。”袁紹袁本初正坐在首位,拱手道:“孟德,愚兄後來居上。晚入仕途反在你前,你可切莫見怪,我當了中軍校尉。”
坐在第二張榻上的鮑鴻也笑道:“我緊隨本初之後。你辭官了,可我出任扶風長與西涼草寇著實打了幾仗,現在也在你之先,是下軍校尉。怎麼樣?服不服我這個執戟郎?”
曹操點頭揶揄,看來自己這個典軍校尉排在他二人之後。再往左看,排第四的是年長的夏牟,雖是諫議大夫早年出身軍功,如今他要拜為左校尉;第五個人不認識,經人引薦才知是複姓淳於,單字名瓊,字仲簡,也立過軍功,是為右校尉;第六個乃是公侯世家,在黃巾之亂時拱衛何進的趙融,官封助軍左校尉;最後一人是昔日大權閹曹節的女婿馮芳,他將擔任助軍右校尉。
所謂西園八校尉,何進府中有其七,曹操忙問:“那為首的上軍校尉又是何人?”袁術一旁接茬道:“當然是咱們大將軍嘍!”
“不敢不敢,”何進擺擺手坐於正座之上,“皇上還沒有決定讓誰擔任上軍校尉呢。”
袁術笑道:“必定是您啦。”
曹操一皺眉,思忖道:“大將軍總統天下之兵,位列公上,不適合兼任校尉這等職位吧?”
袁術卻道:“誰說不行了?這西園八個校尉以前也不曾有,如今不也設了嗎?再說大將軍領校尉先朝就有過,王商任大將軍時領城門校尉,這你應該知道呀!你要是不願意當你那個官,我還惦記著呢。”
曹操自然知道王商,但那是王莽家的人,後來連大漢朝都篡奪了,這個例子怎好說出口。他聽袁術一語點破,不禁胸口猛跳。可何進卻是不懂這麼多,憨憨笑道:“公路莫急,西園校尉沒有你。我已經讓陳孔璋替我修表,保奏你當虎賁中郎將了,領個七署的將也不錯。”
“謝大將軍栽培!”袁術倒是嘴甜。
何進笑道:“唉……我哪兒懂這麼多,這些全是本初教我的。本初出主意我就盡量照辦。反正兄弟們能在一處共事,熱熱鬧鬧的,我心裏就高興。”曹操暗笑這人還是沒長進,但卻不禁以欣羨的目光瞅了一眼袁紹,隻見他兀自矜持,嘴角忍不住上翹了一些,慨然道:“大將軍,袁某不是為您個人謀劃,而是希望大將軍振作朝綱安定天下。上報皇上之恩,下解黎民之苦。”眾人聞此言無不對袁紹大加讚歎。
曹操心裏有些酸溜溜的,總覺得袁紹連仗都沒打過,這裏哪一個人都有資格排在他前麵。唉!畢竟他家是四世三公,又坐抬身價這麼多年,不服氣又有什麼用呢?正胡思亂想間,鮑信突然在他耳邊道:“孟德,我看袁本初這幾日有些喧賓奪主了。”
曹操趕忙示意他壓聲,免得叫袁紹聽到……
白波起兵
由於何進殷勤相留,諸人用過午飯才離開大將軍府。
曹操感慨良多,又尋思太尉府就在旁邊,正好去看看爹爹忙什麼,便拉著大宛馬過了兩條街,徑直來至太尉府。
曹操遞過名刺,守門令史一看是太尉的兒子來了,忙把名刺還回,滿臉帶笑將他讓了進去。
太尉府在三公府中是最大的,曹操對此卻不甚熟悉,隻在十多年前橋玄為此職的時候來過兩次,此後所任不是曹家的死對頭,就是皇上所點的不堪之人,他便再無機會進來了。
也是曹操用了兩盞酒氣魄放開,便滿不在乎地往各處掾屬房逛了逛。逐個瞧過來不禁大失所望,現在的太尉府哪裏還有點兒生氣?當初楊賜為公辟用劉陶、橋玄為公辟蔡邕、鄧盛為公辟王允,不知道多少名臣是從這一個個掾屬房裏走出來的。
可到了自己老爹當太尉,用的都是些年邁老吏,有的連牙都沒了,大中午熬不住皆爬在幾案上打盹,這些人雖然不是什麼壞人,但庸庸碌碌疏少才幹。年輕的倒也有幾個,卻還不如老的,都是鴻都門出身的宵小,曹操還瞅見皇上親手提拔的台崇、馮碩兩個佞臣也在,心中頓時生起一陣惱怒。
待都轉完了,來至台閣之前,兩個直閣令史已知他的身份,諂笑把他讓至閣內。曹操進去一看,裏麵冷冷清清,隻有父親一人端坐在案前寫字,幾案上的公文全都堆滿了,還有一盤點心。正月天涼就點了兩個炭盆。可是偌大的屋子裏兩處火根本就暖和不起來,反弄得有一股刺鼻的炭氣。眼見如此景象,曹操反而對身為三公的父親起了憐憫之心。
曹嵩見他來了,把筆一放道:“哼!現在的直閣真是越來越沒骨頭。當初王龔為太尉,他兒子王暢要進去說句話,生生就被攔了。如今可倒好,你要進來不但不攔,還笑臉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