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帕巴拉神廟是否存在? (7)(1 / 3)

就這些理論學習也是經過了呂競男壓縮處理,野外生存理論知識都暫時以雪線以上,範圍擴大到四千至八千米海拔高度所需要掌握的部分知識 ;而動植物學也隻能簡單地提點,盡量教會他們辨識有害和無害動植物的區別,認識最毒、危害最大的動植物典型,以及能找到分布最廣的可食用動植物,而別的動植物不可能盡數都讓他們認識了解。下午的技能實踐是為將來打基礎,那則是實打實的過硬訓練,這時,唐敏的韌性就體現出來了。別看她生就一副嬌小可人兒的形象,訓練時咬緊牙根,毫不示弱,一天下來手腳都磨破起泡,晚上自己用針刺破血泡,第二天不等結疤又繼續高強度訓練,哼都不帶哼一聲。至於晚上則是所有人最為頭痛的時候,那些看起來古靈精怪的古藏文,實在是很難理解那些符號的含義,別說認了,隻把那些符號背下來就算不錯了。而按照艾力克和呂競男的意思,是想把幾種表示文明起源的文字基礎都讓大家過一遍,讓大家知道那些符號的產生緣由及其演變,這樣做的意義是讓大家可以在完全陌生的符號文字麵前,自己推敲那些文字的意思,結果遭到包括方新教授在內的絕大多數成員的強烈反對。反對者的理由是,那絕對屬於專業級人士的範疇,對他們這種基礎的人來說太過苛刻。

特 訓

在訓練過程中,每個成員的性格特點也漸漸明朗,巴桑帶著他一貫的冷漠和傲氣,很少與人交流,仿佛他是獨立於這個團體之外的人,這讓卓木強巴很不滿意,但是要說孤僻,似乎亞拉喇嘛比巴桑更難以接近。他每天除了完成訓練內容,便是默念佛經,就連艾力克都無法和他交流,但是亞拉喇嘛的記憶力卻驚人的好,不管什麼內容,幾乎隻需艾力克和呂競男講一遍,他就完全記住了。或許隻有卓木強巴知道,這些能將幾百萬字的藏教經典一字不落地背誦下來的喇嘛,他們的記憶力完全是磨煉出來的。

人群中記憶力最差的竟然是卓木強巴,方新教授有部分生物學知識,張立,嶽陽,唐敏三人年輕,巴桑有較為豐富的野外經驗,隻有卓木強巴像個新丁一樣。但他無疑是所有訓練者中最刻苦的一位,整理筆記回憶所認知的東西幾乎占據了卓木強巴的全部休息時間,甚至達到了忘我的境界。比如有時吃飯,他驚詫地發現,他們使用的瓷碗竟然是青花,燒製時間應該是八十年代中期,碗底的景德鎮標識是偽造的,他們使用的筷子是楠竹做的,與適宜造弓的剛竹生於同一地理環境,他們吃的是東北大米,玄武岩累積成的黑土地上才能種出這種糯、軟、綿而不粘口的米粒。

睡覺前看到營房他又要回憶一番 :這種兩層木架床是普通柴木做的,是用的楔木合口,隻能勉強支撐兩個人的重量,而最好的木料當屬沉香,其下便是紫檀、黃花、沙石木、鐵梨、烏木、黃楊、楠木等諸多細木材;被褥床單都是全棉布料,古人在被套衣服的用材上,輯裏湖絲算是比較高雅的,而馬王堆出土的蟬翼絲織品用料還在考證中。就是在夢裏,同屋的人有時還能聽到卓木強巴喃喃囈語:“綠眼山蠶蛾,鱗翅目,大蠶蛾科,南美洲西北部,翼展一米二,翅上有綠眼,鱗翅屑含致敏物,第七腹結有一對毒腺,可以製造氰化氫,劇毒……澳洲方水母,劇毒……人觸三十秒死亡……”

還不隻如此,每天午休時間,亞拉要求卓木強巴背誦他父親要他轉述的寧瑪古經,直到一字不錯,而原因是古經中那些神話般的故事極可能是真的,將引導他們發現正確的方向。

而那個要求研究文字起源和文明進化關係的人,也正是卓木強巴,雖然最後不了了之,但卓木強巴有時間就要向艾力克請教文字起源,象形體和符號體的區別在哪裏,楔形文、瑪雅文、印章文、甲骨文和聖書文各有什麼特色和共同點,問得連艾力克也常常搔頭撓耳,最後不得不用一句:“I 服了you”來結束無法回答的問題。

對卓木強巴最感興趣的恐怕就要數呂競男了,她對這個無論何時都充滿了精力和疑問的強勁男人感到不可思議,對卓木強巴提出的問題總是解答得十分細致,也好幾次暗示想與卓木強巴單獨好好談談,但是卓木強巴要麼假裝不知,要麼委婉拒絕,他的所有情感,已經毫無保留地交給了唐敏,不想在個人情感問題上再走什麼別的岔路。

在實踐基本訓練課目中,最弱的無疑就是唐敏了,但這個愛哭的小姑娘雖然在訓練中屢次失敗,卻沒有掉過一滴眼淚。百折不撓,最終還是通過所有的科目考驗。最讓人感到驚訝的是亞拉喇嘛,這位不起眼的老者就好像一名隱士高人,讓人摸不清他的底。不管什麼難度的訓練科目,就如同他記憶那些理論知識一樣,都是一遍過關,有時候連卓木強巴也做不到一次通過,但亞拉喇嘛就那麼過去了,輕鬆得連艾力克也自歎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