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女孩擁有一個寬闊的胸懷
心胸豁達的人既希望自己優秀,也能在內心中容納別人的優秀。而不是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就生氣,這樣隻會阻撓自己的進步。
2.不拿女孩與別人比較
有一次,美美的媽媽跟一位阿姨說,鄰家女孩的卷發很可愛,可惜自己女兒的頭發卻是直的。沒想到,第二天,美美就要求媽媽帶自己去美發廳要把頭發燙成卷發!美美媽媽一下子就意識到是自己的評價引發了女兒的嫉妒心理,從此之後,她再也沒有評價過女兒的頭發,同時非常注意不拿女兒和別的孩子作無意義的比較。
3.幫助女孩發現自己的長處
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讓她知道自己也有優點。也有為自己而驕傲的資本。假如孩子在畫畫方麵有天賦,家長就應該多多鼓勵。每當孩子自己解決了一個問題或者取得了一點進步,哪怕隻是一道算術題,也應該讓她知道爸爸媽媽注意到了,並且為她而驕傲。專家指出,當孩子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候,他們就更容易接受別人在某方麵得到比自己更多的關注。這種自信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嫉心理,更有利於他們塑造自我。
擺脫了嫉妒這個惱人的枷鎖,讓女孩就可以在青春的路上一路飛揚!
六、她們其實都渴望被別人關注
對孩子適度的關注,就像陽光雨露滋潤禾苗一樣,會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孩子們付出努力時,他們渴望引起成人的關注和評價。如果沒有獲得關注,也就是得不到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漸漸地,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從而,心理就會出現不平衡,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這個故事還是來自於我那個當班主任的朋友。新學年開始的時候,他又一次帶班,班裏有一個女生叫燕燕,是一個文弱的女孩。她學習成績平平,相貌普通,整天不聲不響地坐在座位上,各科的老師很少注意到她,幾周的操行評比下來,她通常是沒有表揚也沒有批評,同學們似乎也沒有誰特別注意她。可以說,這個女孩在班裏是屬於“隱身人”,可有可無的那種。
朋友是教語文的,有一天,他讓同學們寫作文,自己就在教室裏巡視,當走到燕燕旁邊時,他忽然發現一個問題——一堂課過去一半的時間了,燕燕的本子上隻寫了一個字!朋友仔細再一瞧,看出端倪來,原來燕燕的圓珠筆壞了,她就拿著一支沒有油的圓珠筆在那畫著。本子上隻寫了一個字,而她這半個小時就一直在描那個字。看到這兒,朋友不禁火冒三丈,責罵也脫口而出:“你這孩子在磨什麼洋工?不想讀就回去。”
燕燕明顯被這突如其來的斥罵嚇了一跳,隨即委屈得淚流滿麵,但她依然是一聲不吭,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
朋友望著燕燕的臉,忽然心裏有點酸楚,也後悔自己太冒失,心想這孩子平時就很怯懦和安靜,今天如果自己再發火,有可能就會引起更不好的後果。想到這裏,他摸了摸燕燕的頭,輕聲說:“筆沒有油了,為什麼不告訴老師?來,老師給你一支筆用。以後有什麼事,要大膽地和老師說,老師願意幫助你。”說著,朋友拉著燕燕的手走上講台,遞給她一支筆。這個時候,燕燕臉上的淚水還沒幹,卻已經迸發出了燦爛的笑容。
自從那次得到了老師的關注,燕燕從此在班級活動中變得積極,上課再也不躲避老師的目光,而是勇敢地展現自己,她的性格也越來越開朗,結交的朋友也越來越多,成績也越來越理想。
心理教育專家指出,對孩子適度的關注,就像陽光雨露滋潤禾苗一樣,會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孩子們付出努力時,他們渴望引起成人的關注和評價。如果沒有獲得關注,也就是得不到成人的肯定和讚揚,漸漸地,他們就會有一種被冷落的感覺。從而,心理就會出現不平衡,影響其心理健康發展。
而青春期的女孩更渴望父母的愛與關注。當男孩正在思考自己怎樣才能打敗對手時,女孩已經開始思考她周圍的一切關係了。當然,作為她接觸最多的家庭關係,是她思考的重點,她常常這樣想:“我是爸爸媽媽的女兒。”當漸漸接觸一些童話後,她又會這樣想:“我是爸爸媽媽的小公主。”
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她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愛與關注。而這從女孩們經常玩的“過家家”的遊戲中就可以看出。細心的家長會發現,女孩喜歡在“過家家”的遊戲中扮演“媽媽”的角色,喜歡將自己的玩具娃娃組成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這是女孩把現實生活搬進了遊戲中,同時也是她的夢想:她希望爸爸媽媽永遠愛她。
而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女孩就容易孤獨、自卑、怨恨。這些不良情緒可能導致難以矯治的人格障礙。我另外一個小病人小麗就是這樣,自從父母離異後,小麗就被送到姨母家。寄人籬下的日子使她變得敏感,盡管她很能幹,仍然不能得到姨母家人的理解和稱讚。在缺少愛和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滋生恨。這就很容易被壞人引誘、教唆導致犯罪。小麗漸漸長大了,表姐表妹都上了學,惟獨她每天要做許多家務。後來,小麗的父親將她接回家,卻也沒有時間去關心她,結果發現她經常破壞家裏的東西,父親的那點耐心也沒了,心裏煩躁的時候就動手打小麗,於是初中沒畢業,她就輟學回家了,後來還因和不良青年發生性關係而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