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不過你要記住,下棋這條路是你自己選擇的,既然你選擇了下棋,今後,就要對自己負責任!”
試想,如果當年媽媽硬逼著謝軍讀書,壓製她對國際象棋的愛好,那麼,現在謝軍也許會坐在大學的教室裏,而我國就會少了一位出色的棋手。不可否認,謝軍的身後,有一位偉大的母親!
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沒有興趣的人,隻能為了生存而複製這個世界,不會去創造出神話。
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或者看到,很多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愛好,或者盲目跟風,或者攀比,或從濃重的功利思想出發,強迫孩子學習不喜歡的東西,讓孩子早早地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我一個朋友的女兒,從小就被送進了鋼琴興趣學校。可孩子對彈鋼琴不感興趣,每次去學校學鋼琴的時候,都磨磨蹭蹭的,不肯痛痛快快地去。可同事卻認為,女孩子學會彈鋼琴,對氣質、修養、情商的培養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在以後的社會競爭中,這也是孩子的一項特長。
同事的想法是好的,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將自己的意願,加到孩子身上,父母覺得學鋼琴有用,就讓孩子去學鋼琴;父母覺得學跳舞有用,就讓孩子去學跳舞;父母覺得學畫畫有用,就讓孩子去學畫畫。當孩子提出反駁意見時,父母還振振有詞:“這樣做,還不都是為了你!”
其實,習慣將自己的愛好或想法強加給孩子的父母,更應該先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聽聽孩子的想法。我們應該想一想棋後謝軍的媽媽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愛,這是一種天性,說明孩子在某方麵有著別人所沒有的潛力和優勢。作為父母,應該支持孩子對他感興趣的東西進行學習、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粗暴地幹涉。
如果孩子的興趣在音樂上,你強迫孩子去學法律;孩子喜歡畫畫,你卻認為學計算機有前途……不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不善待孩子的興趣,結果會使孩子對那些不感興趣的東西沒心情學,學不好,而孩子自身的潛力也被埋沒了。父母謹記一點:隻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使潛能得到開發,使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如果家長從自己的主觀意願出發,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會使孩子產生厭倦心理,壓抑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生活中,有的孩子喜歡動手操作,經常將家裏的表、玩具拆開或者重組,可能會將一些有用的東西變成了廢物,家長可能會阻止孩子去“動手”,認為這與學習沒有任何關係。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任何一個方麵的興趣和愛好如果引導得當,都可以帶來良好的效果。
興趣愛好對人一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父母能尊重女孩的興趣愛好,那麼,女孩能夠為此付出努力,就等於掌握了走進成功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七、專注讓女孩學習更有效
很多人並不缺乏才氣及毅力,而是缺乏持之以恒“專注一個目標”的能力,結果,往往無所建樹,最終與成功擦肩而過,少看了許多人生的風景,留下了遺憾。
又到周末,表姐和我們一家相約到農家樂聚會玩耍,以放鬆一個星期緊張的工作帶來的煩悶。
上次和表姐聊過一些東西以後,我這次見到的鳳鳳顯然比那個時候開朗了許多,在去農莊的路上,她告訴我說,自己學習上更加用功,媽媽也轉變了和自己相處的方式,現在她的成績已經穩定在全班前五了。
“要不然,表舅你以為我媽會帶我出來玩啊!對了,待會兒到了地方我要和你比賽釣魚。”鳳鳳得意洋洋地說。
“好啊,在這方麵我可是專家哦,別輸了哭鼻子。”我微笑著回答小侄女的話。
那個周末大家過得很愉快,按照表姐的提議,兩個家庭分別進行了一係列比賽,如:爬山、采野果、釣魚、打牌……很不好意思的是,我帶領妻子和兒子大獲全勝,而落敗的表姐一家則要為這次周末的出行而買單。
回去的路上,我見鳳鳳一臉的鬱悶,不由笑道:“怎麼,釣魚輸給表舅不甘心麼?”
“不是的。”鳳鳳說,“我們用的魚竿、魚食都一樣,釣魚的地方也在一起,為什麼我一個下午一條魚都釣不到,而你那裏一條接一條的上鉤呢?”
“你不是和我換了地方的麼?”我大笑。
“可是換了以後,還是那樣的呀!”鳳鳳更加鬱悶地說。
鳳鳳釣魚的技術和我比起來那當然是差了老大一截,不過借著這個機會,我想敲打她一下。
“鳳鳳,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嗎?”
鳳鳳聽到這話,瞪著大眼睛忽閃地望著我,我又說:“我和你的不同之處在於:你是在釣魚,而我是在垂釣,垂釣和釣魚有著本質的區別。我手持釣竿時,隻知道有我而不知道有魚,由於心無雜慮,做到手靜、眼靜,魚見我的魚餌,猶如塵埃草沫,吞之不疑;而你釣魚的時候是心裏隻想著魚,所以當你看不到魚上鉤時就會心浮氣躁,這樣手與眼自然就會隨著心情不斷地發生變化,當然魚兒也就被你的焦躁情緒嚇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