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爾高標絕俗,直道是躬。視斯民猶己饑寒,恥厥辟不為堯舜。矢孤忠而叩闕,抗言爭日月之光;出百死而登朝,攬轡勵澄清之誌。迨起家於再廢,乃浹歲而三遷。岩石具瞻,卓爾舊京之望;素絲無染,褒然先進之風……若金在冶,雖百煉而愈堅;俟河之清,奈九泉之莫及……禮部議諡,請賜忠介,贈太子太保。諭江浙地方為海瑞建專祠,春秋享祀。在海瑞的家鄉瓊州府城小北閡外建專祠,與宋蘇文忠公、明丘文莊公,稱三公祠。無數官員在海瑞祠寫下了一篇篇紀念文章,把所有能想到的最美好的詞彙都給了海瑞:
公之秉節,素絲羔羊,歲寒鬆柏,烈日秋霜。公之豐儀,野鶴昂藏,明珠南海,翡翠越裳。位祿名壽,公俱克全。千秋不朽,含笑九原……慷慨片言,世爭傳其諫草;崎嶇百死,天亦鑒其精忠。既升華於九列,旋建節於三吳。忠矢清霜,每為民而任怨;幾先介石,亦因毀而得名……
活活餓死的五歲女兒
從現有資料上,我們可以判斷海瑞有強迫-強製型人格障礙。
強迫-強製型人格障礙患者的心目中,世界是一個井井有條的體係,任何行為,都要按照規矩一絲不苟地進行,有一點偏差就會心裏長久不安。他有著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不能容忍有瑕疵的事物存在於自己的生活範圍之內。這樣的人行為刻板,對自己和他人要求過於嚴格,沉溺於職責、義務與道德規範,無業餘愛好。
海瑞幾乎符合以上所有標準。儒家思想提供的靜態理想化社會圖景正好滿足了他秩序化世界的心理需要,而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萬世家法為這種理想化社會的實現提供了操作依據。
海瑞的楷書學的是柳體,瘦骨嶙峋,拘拘然一絲不苟。這正像他的性格,認真到了極點。在辭職信中,他說自己做事:“不求合俗,事必認真。
九分之真,一分放過,不謂之真。”就是說,他要的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對他來說,都沒有意義。
這是典型的強迫-強製型心理障礙症狀。
海瑞沒有業餘愛好,沒有什麼朋友。他有強烈的完美主義心理,凡事均要求十全十美。他對助手總是百般挑剔,強烈要求別人嚴格地按他的標準做事,對雞毛蒜皮的事也不放過。如果做錯了什麼事,海瑞會一連後悔好幾天,總也不能釋懷。事實上,即使一件事他做得很好,他也不會滿意,因為他認為自己應該做得更好。也就是說,海瑞在工作中得不到樂趣。
清代孔繼堯所繪的《吳郡名賢圖傳讚》中的海瑞像,是一個又幹又皺的老頭,嘴巴緊緊抿著,臉上的每一個角落都是皺紋,兩眼裏飄動著愁苦的神氣。
海瑞是單純的、透明的,然而他的姿態太單調了,因而缺乏美感。
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提到海瑞的家庭。海瑞前後娶妻多次。他對妻子和女兒感情冷淡,令人難以忍受。海瑞早年娶妻許氏,生了兩個女兒,被海瑞休了。第二個妻子潘氏進門不到一個月,又被趕出家門。第三個妻子亦盛年之時在情況曖昧下暴死,而此前,他的一個妾自殺身亡。海瑞的妾也是換了一個又一個,作為道學家,海瑞對女人不會過於挑剔,因此,其“九娶”的原因,自然是出於孝順,為了一個簡單的目的:生一個兒子。可惜到死,這個目的也沒有達到(第三位夫人和一個小妾先後生過三個兒子,但都不幸夭折)。
海瑞對孩子教育嚴厲。他對自己的女兒從小就進行男女授受不親的教育。一天,他見五歲的女兒在吃餅,就問是誰給的。女兒答是小童。海瑞大怒:“女孩子怎麼能吃男仆的餅!你餓死吧,這樣才不愧是我的女兒!”這小女孩也頗為倔強,竟然真的從那天起不吃東西了,家人百般勸解也不管用,終於在七天之後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