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後的話(2 / 2)

被捧上天不為之大喜,被貶入地不過於憂愁,坦然麵對生老病死。這種寵辱不驚的氣度是我人生的終極目標。

每一次從非洲回來,都會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一個新的認識。

空空的行囊,虧空的腸胃,風仆塵塵的我會感慨北京如此繁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看得我親切又陌生。 久違的電器以及網絡,從前沒覺得它存在的奢侈,就連樓下小店裏的肉包子,都成了豪華大餐。

旅行使我對物質需求一步步遞減,留下的隻有簡單而快樂的美好回憶。

對我而言,這10年的收獲莫過於在地球的另一端,在那些黑皮膚的人群裏,讓自己被融合在其中,不再披裹厚重的外衣,無需塗飾遮蓋的粉黛,盡情地享受來自大自然的陽光、空氣和水,那一時刻,心會變得爽潔又透亮。

人生所走的路就像一盤賭局,前程無法預測,年輕的時候不會顧及那麼多,老了,回首往事又晚了。因此我一直堅信:你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但你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雙腿,邁出哪一步,全由自己說了算。除非你放棄這個掌控,那你永遠也邁不出自己真正想走的那一步。

回顧旅遊衛視《行者》欄目自從2004年開播以來,不僅為我和觀眾之間搭建了一個平台,還成了我最信賴的大後方。不論我在非洲還是印度或是阿富汗,經曆的苦難與歡樂,《行者》欄目的編導們都會與我分擔與分享,然後以快捷、真實的方式呈現給觀眾。8年來,每一位與我合作過的編導都成了知己,他們默默在幕後灑下的汗水已化作我感激的淚水,也使我對《行者》有種無法言表的感激之情。

在2011年旅遊衛視《行者》欄目創辦的首屆戶外影像節上,《行者》把“最具影響力行者人物”給了我。其實,我想說,是《行者》成就了我的DV影像,沒有這個欄目,不論我的“非洲十年”,還是“恒河故事”,至今也不會被觀眾所知。

更要向長期以來一直默默守候在電視機旁為《行者》欄目加油的觀眾朋友深深地鞠一躬,如果沒有你們的耐心和寬容,我們這些“行者”人物哪兒來的動力,去完成持續8年之久的行走與拍攝。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父母給我生命,感謝親人給我情感,感謝朋友給我支持,感謝非洲人民一次次接納了我,感謝這個時代給我的機會。

還要感謝在寫作上扶我上路的嚴欣久老師,以及我的攝影啟蒙老師張維東和我的恩師、也是我的先生任國恩老師。

在此,@梁子的自由空間特別致謝@中信出版社@旅遊衛視官方微博@旅遊衛視行者的小院 @旅遊衛視韓國輝 @哈塔978797 @大林斯 @瀟峰auv @張敏 @沐沐 @海娜@振中老張@田力力田小力大@小劉大硯@喬岩@稀酒@miss八千代@叢貝貝@楊小有特別有@每逢佳節蓓思高@楊丹不許改@珊美美珊@張寒青@天天悠遊@9jin@安飛龍戶外@北美狐狼。

好友策劃人湯曼莉為這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辛苦了。

我還要把這本書,帶到我親愛的爸爸墓碑前,為他念上其中的內容,希望他能夠感知女兒所做的一切都是他這位老軍人精心培養的結果,以及我對他深深的思念之情。

每一次旅行,都像是一場心靈淨化之旅,在感受了“外麵的世界真精彩”之後,它教會了我如何去愛社會,愛生命,愛現實。它還讓我學會了承受許多常人難以麵對的災難和平淡,以及對突發事件冷靜的判斷力和處事的果斷性,最重要的是,擁有一顆堅強的心,遠比無病呻吟的人活得更加自信。

我想,這些都不是坐在都市咖啡廳的陽光下,讀幾本書就能獲取的生命力量。

走出去,相信你會變成一個敞亮而有大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