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集團軍渡過大漠方才發現,衛部和霍部捕捉的目標,與預期的正好相反:衛青遇到的是匈奴伊稚斜單於的主力,霍去病遇到的卻是左賢王的主力。再作變更是不可能的,隻能麵對現實,沉著冷靜,運用智謀,殲滅敵人。衛青部深入漠北已經1000多裏。

伊稚斜聽從趙信的計策,將王庭遷至更遠的北方,親率主力以逸待勞,專候漢軍。衛青偵察到這一情況,命李廣前軍和趙食其右軍合兵東行,限期會合,進攻伊稚斜的側翼;自己則率領中軍向北挺進,進攻伊稚斜的正麵。李廣很不樂意,說:“我為前將軍,大將軍為何命我繞道東行?況且,我自結發時就與匈奴作戰,威震敵膽。我願自領一軍,獨戰匈奴,拚著一死,也要砍下單於的頭顱!”衛青記著武帝的叮囑,不敢造次,堅持命李廣和趙食其合兵東行。李廣一臉傲氣,他嫌衛青過於老成,居然不打招呼,扭頭而去。這位“飛將軍”自以為能,勉強和趙食其合兵,然而在行軍中卻『迷』失了方向,沒有按期到達會合地點。這樣,衛青隻能孤軍作戰,陡然增加了意外的風險。衛青審時度勢,鎮定自若。他命部下用武剛車圍成圓形的堅固營壘,將精銳騎兵隱藏起來,偃息旗鼓。然後派出5000名騎兵,向伊稚斜發動進攻。伊稚斜看了看漢軍的陣勢,驕傲地一笑,以為漢軍能夠投入戰鬥的僅僅5000人而已,營壘中必是一些疲憊的傷員和輜重。他很得意,立刻親率萬名騎兵衝殺過來。

雙方展開惡戰。沒有人退縮,因為退縮就意味著死亡。金鼓齊鳴,人吼馬嘶,刀光劍影,血肉橫飛,5000漢軍死死纏住一萬匈奴軍,誰也沒占上風。雙方直戰到黃昏時分,天氣突變,大風驟起,黃沙撲麵,天昏地暗,兩軍對陣,隻聞其聲,不見其人。衛青抓住這一時機,一聲令下,武剛車圓陣敞開,隱藏在營壘內的鐵騎呼嘯而出,就像黑『色』旋風,分成兩股,從左右兩側包抄敵人。頓時,殺聲震天,蹄聲撼地,戰場上鋪天蓋地,全是大漢的戰馬,大漢的士兵。鐵騎所到之處,匈奴軍人仰馬翻,呼爹喚娘,死傷一片。伊稚斜單於驚呼:“上當了!上當了!”關鍵時刻,他丟棄了他的部下,慌忙撥轉馬頭,由數百名親隨護衛,趁著蒼茫暮『色』,奮力突圍,落荒而逃。

戰鬥仍在繼續。深夜,衛青從捕獲的俘虜口中知道,伊稚斜已經逃往西北方向。衛青立即派出一支輕騎兵,連夜追擊。輕騎兵追擊200多裏,不見伊稚斜蹤跡,這才停止下來。這場大戰,衛青雖然沒有捉住匈奴單於,但基本上殲滅了伊稚斜的主力,共殺死和俘虜匈奴軍19000餘人。戰後,衛青統領漢軍,進抵寘顏山,入住趙信城。趙信城裏有匈奴軍的大量屯糧。衛青在那裏獲得補給,停留一日,隨後班師。班師時,放火燒毀了趙信城。當衛青激戰匈奴單於的時候,霍去病的騎兵也已深入漠北2000餘裏,遭遇匈奴左賢王的主力,發起了猛烈的攻擊。左賢王生『性』狡猾,善於保存實力,所以部下兵馬多達七八萬人。他乍見漢軍,特別是見漢軍高舉著的鬥大“霍”字帥旗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驚慌地說:“他……他們是從地底下鑽出來的不成?”他久聞霍去病的威名,不敢和漢軍正麵交鋒,隻顧自己逃跑。霍去病指揮五萬精銳,突入敵陣,勢如狂飆,砍瓜切菜似的,一場好殺。共殺死和俘擄匈奴軍七萬餘人,擊斃北車耆王,抓捕葷允王、屯頭王、韓王,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83人。霍去病乘勢追擊左賢王。大軍一直到達狼居山。在該山的主峰上,霍去病積土為壇,舉行了祭天儀式。隨後又在附近的姑衍山,舉行了祭地儀式。大軍繼續北進,搜捕殘敵,登臨翰海,回師凱旋。漠北之戰,是漢朝和匈奴之間規模最大的一場決戰。這場決戰,使匈奴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完全喪失了元氣,一時再無力量振兵南侵。漢朝方麵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士兵死了一萬多人,戰馬損失十餘萬匹。匈奴單於為了休養生息,隻得將王庭遷移到更遠的北方。從此,漠南無王庭,漢朝邊境出現了十餘年和平、安定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