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7章 第七章回鄉(2 / 3)

“瓔姐兒,你呢?”王龐未做點評,繼續問秦瓔。

“前幾日叔祖父教我們的詩說,‘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您說這跟唐時的朝廷、稅收、氣候等有關係,但是如果一粒粟,可以收到萬萬顆呢?如果野外還有其它我們不知道的植物,它們可以比現在的糧食更高產,是不是就能人人都吃飽飯呢。”

“我也曾聽大哥哥讀漢書·食貨誌,‘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但我想除了節約之餘,如果紡紗的速度、織布的速度也能更快,會不會受寒的人也能更少呢,所以我拿了齊民要術,至於神仙傳,是我覺得裏麵的故事和插圖有趣,所以……叔祖父,我保證一定會在完成每天的學業後才看的!”秦瓔舉著小手向王龐做出承諾。

王斐站在王龐和老者身後,望望他們二人背影又望望孩子,怕引起老者的誤會,“叔父,這書……”

王龐似已懂王斐的意思,打斷道:“無妨,隻要不影響學業,隨他們吧。非其地,樹之不生;非其意,教之不成。平日裏我們多多注意,因勢利導既可。”

王龐將書放回到王琅秦瓔手中,摸摸他們的腦袋,“孟子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你們更要不唯書,隻唯實。”王龐與老者相視一笑,又看看周笠,才繼續道“我與你們說上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戰國時趙括紙上談兵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你們也不能認為說書裏說的全不可取,而是要從實際出發去驗證去使用書裏的知識;第二個故事是關於呂蒙的故事……你們看,呂蒙的韜略就源於他從書中學習到的知識並進行靈活運用。還是那句話,有疑惑記得及時詢問我或你們的父親母親。”

王龐講完兩個故事後,老者見小侄子周笠低頭陷入了沉思,便知道自己辭退古板迂腐的李舉人,而讓他跟著王龐讀書的決定沒有錯,隻是剛剛聽到王家這兩個孩子的回話,還是覺得訝異,王家這一支脈,近三代雖然子嗣單薄,但居然皆算聰敏過人,難道跟他們豁達的心胸有關?

今日自己本不願來,雖早過百日,但畢竟重孝在身。然而在得知周笠情況後,王龐和王斐卻誠意相邀,讓他帶周笠先行來適應熟悉,毫不介意他們二人孝中身份,哪怕在風氣開放的今朝,他知道還是有不少人依舊會有避諱。

“周公,不如讓笠哥兒跟兩個孩子去後院裏玩一會兒,咱們入書房再談?”

老者想了想,便含笑點了點頭,拍拍周笠的肩膀,“那就麻煩兩位小友照顧一二了,去吧。”老者對周笠報以笑容鼓勵。

周笠看著對自己仰著燦爛笑臉的秦瓔,臉略帶羞澀的回以一笑,三人行禮告退。

三個大人看著周笠和王琅一起跟在一蹦一跳的秦瓔身後,進了後院院門,便也轉身向王龐的書房走去。

王琅、秦瓔將書放回各自的小書房後,便邀請周笠一起去往後麵的外院,去看養的小動物。

周笠新奇地喂著山羊,覺得王琅秦瓔和京都的其他人都不太一樣,以前他跟隨長輩出外做客,小郎君小娘子們都是邀請他吃吃點心到花園看看風景,還是第一次有人……

“周笠哥哥,我和二哥哥還養了兩隻小白兔呢,我帶你去看,他們可乖了。”秦瓔見周笠似乎並不厭煩喂食動物,便拉著周笠走到角落的木兔房旁,這窩白兔是家裏管農莊的徐管事前幾日特意選了送來的。

秦瓔將小萵苣遞給周笠,又讓施婆子抱出兩隻兔子,放到一旁幹淨的幹草窩裏便於他們喂食。

周笠學著蹲在一旁,小心翼翼撫摸著兔子白色的毛,覺得非常新奇,母親和祖父家都不養寵物,偶爾去宮裏也見過養小貓小狗的,但他從來都是被隱隱孤立的那個,原來活著的兔子,身體和毛這麼柔軟。

喂完動物後,秦櫻又拉著周笠回了她們住的院中,抽了會兒陀螺、丟了會沙包,很快三人便熟悉了起來。

傍晚飯後,落霞村占地最大的宅子裏,老者也就是前工部右侍郎周端,在書房看著弟弟留下的唯一子嗣,“你願意去王家讀書麼?若是不願,直說便可,萬不可強求自己,我與你二伯也可繼續在州府為你尋摸一個老師請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