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考試的時間慢慢臨近,王琮已不再和周笠、王琅、秦瓔一起上課,大都是自己一人在書房學習或者和王斐去往府城書院交流。偶爾,王龐或王斐也會單獨去他的書房指點一二。當王琮有疑問的時候,也大多是在下午或傍晚單獨請教王龐或王斐。
王琦慢慢學的種類也越來越多,王龐通常上午先為她上完課,解答完她的問題,便不再強留她坐在課堂。近一旬,王琦都是上午聽完訓詁課程,又學些算學後,便會回自己的屋子背誦、練習。除此以外,隨著畫藝先生的到來後,書法、女紅、畫藝等占據了她大部分的時間,偶爾王斐和秦氏還會帶她去往府城學琴。有時下午秦瓔和周笠、王琅也會去旁聽女先生的畫藝課,但除了王琮、王琦、周笠會上筆動手外,秦瓔和王琅更多的是拿著炭筆在旁邊塗鴉。
上午課間休息時,王龐、周笠、王琅,坐在桌旁,一人挖著一小碗酥山,一邊吃一邊聽秦瓔講述府城的經曆。
秦瓔咽下一口酥山後,看著兩張好奇的臉,繼續道:“回來時父親說,書鋪請人抄書的最高工價是每一百字四十文錢,但大部分抄書人的字隻能得到,每一百字二十文到三十文左右,抄的比較快的,一個時辰也就隻能抄寫兩百字左右,還需要自費筆墨。”又吃下一口酥山後,秦瓔覺得整個人都涼爽了,感覺外麵樹上的鳥叫聲似乎也沒有那麼煩人了。
從沒用過錢的周笠,對於抄書能賺到多少錢,賺到的錢相對算多還是少,又能買多少東西,都沒有什麼概念。王琅則既沒有出外用過錢,又才剛學簡單的加減法沒多久,對此更是迷茫。
“抄書比種地養蠶的農戶,賺的多麼?”王琅好奇地問道。
秦瓔對於這個時代的具體物價、工價也不是很清楚,雖然覺得應該會多不少,但也無法舉出什麼具體的實例進行對比。秦瓔搖搖頭,麵向王龐,“我不知道,叔祖父,您知道他們之間賺錢的差距麼?”
王龐見三個孩子都一臉疑惑的看向自己,安撫道:“先吃,待會兒我帶你們去鎮上。”
“青山,你去裁剪些便於外出手寫記錄的紙張,備些炭筆,再備一輛車。”見青山退出門後,王龐繼續道:“到了鎮上後,你們可以自己去詢問各種物品的價格,然後回家後我與你們一起計算對比。笠哥兒,幾人中你最大,便由你書寫記錄。”
“以後你們再慢慢了解農戶們、工匠們都有哪些收入支出,需要交什麼稅,再自己計算、了解,富戶、貧戶們通常一年都能賺多少。”王龐說完後,心裏計算著要不要以後再加重些三個孩子的算學課程。關於“策問”、“對策”的課程,笠哥兒也該稍稍的學些淺顯的了。下午還可以去府城再找些策套、策學、策題等相關的書卷,最新出的一些,文達和琮哥兒或許也能用的到。
吃完後,王龐便帶著三人坐上馬車去往桃李鎮,一刻鍾不到便到了鎮上的集市口。
今日正好是鎮上的趕集日,雖然太陽已經漸漸開始變烈,但集市裏還有不少或撐著傘或帶著鬥笠的男女老少,在路旁或兩旁的店鋪裏買賣著農副產品、吃食、生活日用品等。
王龐讓青山將馬車趕到住在附近的遠房堂弟家。雙方見過禮後,王龐婉拒對方異常熱情的陪同打算,將馬車寄存好便告辭出門。
幾人帶著鬥笠,重又步行至集市口。王龐看了看人流,雖然人不算太密集,但還是再次吩咐青山和竹青看好三人。低頭見三個孩子左顧右看,又囑咐三人萬不可亂跑後,才帶著他們步入集市。
市集裏的很多人都以異樣的眼光打量著幾人,甚至有幾人還認出了王龐的身份,不過因為不熟又見其身旁跟著的兩個高壯男仆,於是都放棄了打算。
在村裏時,幾人便常被異樣的眼神注視打量,哪怕是相對靦腆的周笠,也是稍稍拘謹了會便恢複了常態。隻是低頭之餘,三個孩子掃過石板上,偶爾出現的一兩堆雞、鴨、牛等動物的排泄物時,還是覺得有些惡心。尤其是王琅,離的遠遠的便移開視線,小手更是緊緊地抓著長袍,盡量連一些丟棄的菜葉也避開不想踩到。
王龐選了家暫時沒有客人的糧油鋪步入,不算大的店鋪裏,糧食、幹貨、香料等物品擺放的整整齊齊。
掌櫃的在店內看了幾眼,認出了王龐,見他們進了門,忙迎了上去。“王公,您可是貴客啊,請問是要買些什麼麼?”
“打擾掌櫃的了,我今日主要是帶著家中三個孩子來了解下民生物價。”王龐見店中擺放的三種粗度的米粉,想了想多年未吃米粉,便決定順勢買上一些,“麻煩掌櫃的稱上十斤中等粗度,五斤最粗的米粉。”
此時,周笠已從竹青身上的布袋中,取出炭筆和用薄木板、線固定好的白麻紙。秦瓔見周笠已準備好後,便仰著笑臉問著店內的小學徒,大米、小麥、麵粉等農副產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