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琅則是在店內一一觀察著各種商品的外形,偶爾還會用手摸摸。
小學徒抬頭看了看掌櫃,得到回複後,便配合著秦瓔的問題一一回答。
隨著周笠將最後一項芝麻油的價格記上後,三人向小學徒致謝完便走回王龐身邊,又再次向掌櫃致謝。
“麻煩掌櫃的了,這米粉還需先暫放店中一會兒,我們回頭再來取。”王龐讓青山付完錢對掌櫃的道。
“沒事兒,客氣了。我這店白天都不會離人,您隨時來取。”
再次表示謝意後,王龐才繼續帶著三個孩子去往下家店鋪詢問記錄。
幾人在集市裏走走逛逛,直到午時三刻,才帶著一堆戰利品回了王家。
午飯時,秦氏看見秦瓔夾了幾次鱔片和鱸魚,卻獨獨繞過距離最近的莧菜。見她再次越過莧菜去夾鱸魚,便用公筷夾了一大筷子莧菜放到秦瓔碗中。
秦瓔看著莧菜愣了愣,又抬頭看看秦氏的笑臉,隻覺笑裏帶刀,於是默默地將莧菜快速吃進肚中。王琅看見後,伸向驢肉的手,也默默地轉向移到了莧菜上方。
午飯後,乘著消食的功夫,王龐將已吃完飯的劉管家叫到了前院大堂,讓其向
周笠、王琅、秦瓔,簡短解說各類常見工匠、長短工、仆役等人員的薪價,同時令周笠一一進行記錄。
詢問完劉管家後,王龐又帶著三個孩子坐船去往了府城轉了一圈,幾個孩子這才初步對於這個時代的物價有所了解。
回程的船上,王龐對三個孩子舉了幾個例子,對比富戶和貧戶,通常一戶的收入和支出,又簡單帶過一些生老病死、天災人禍對於生活的影響。三人再次感受到了,銀錢的可貴及對農戶工匠們的同情。
王龐看見三人的反應後,又通過幾個一族之力供養學子的例子,講解對比了下讀書和科舉的所需及難度。
周笠和王琅看著王龐,隱約有些明白了今日為什麼王龐會帶著幾人,在外麵頂著太陽跑了一天。
到村時,天空隻剩下一點點餘輝,周家和王家都派了人在碼頭等著。
晚飯時,秦瓔第一次在這個時代吃到了驢肉拌粉,以前因為年齡小,隻能看著其他人吃。一筷入口後,隻覺得粗米粉彈牙順滑,驢肉鮮香細嫩,蕹菜梗清新爽口,微微的辣意刺激味蕾,令人開胃。因不易消化,秦瓔吃了一碗後,秦氏便壓著不再給她添,而是為她裝了幾個魚蝦丸。
夜間,秦瓔坐在鋪了竹涼席的木榻上,開心地吃著在井中浸過的香瓜。吃完後,心中有些遺憾,要是能吃到西瓜就更美了,冰冰涼的瓜肉跟夏天簡直不要太配了。可惜到現在,西瓜還沒有傳入的跡象,要是自己現在已成年,一定砸重金讓人去這個時空的回紇或大金,去尋西瓜種子。
躺上床後,秦瓔想起白天逛到的肉攤,無論是鎮上還是府城,上麵擺放的剩餘豬肉,騷腥味似乎都有些過重。想想這個時代香料的價格和鐵鍋的使用率,終於充分理解這個時代的人,為什麼哪怕便宜都大都不吃豬肉了。
上課前,秦瓔抽了點時間看了看豬的養殖曆史,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關於閹割豬的記載。《易經》大畜卦也有“豶豕之牙吉”的句子,意思是說閹割後的豬,性格會變得馴順,牙齒雖然犀利,也不足為害。《禮記》中也有記載“豕曰剛鬣,豚曰腯肥”,指的是未閹割的豬皮厚、毛粗,叫“豕”;而閹割後的豬則長得膘肥臀滿,叫“豚”。《齊民要術》中,也有提及“六十日後犍”的記載,即仔豬出生後兩個月為閹割適齡期。但是現實生活中,秦瓔從沒有聽說過相關的內容,也沒聽過“海棠活”“圈子活”“搓撚行”這類名詞,大概是村子裏沒有做這個行當的,或者因為她年齡小在她麵前說話有忌諱。
對於唐朝人認為豬肉是有毒的,吃豬肉會讓自己的身體越發的虛弱,長期食用還會患上一種“風病”這種以訛傳訛的說法,秦瓔是能理解的,但是她不太能理解的是先帝,按理來說先帝應該知道豬肉無毒,且對於畜牧業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是大有益處的啊。怎麼現在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吃豬肉是一種貧窮的表現,導致稍微富裕的家庭都不屑於吃豬肉呢。從先帝飲酒看,他應該沒有信奉□□教。難道先帝前世也是個隻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的?秦瓔莫名覺得,她可能真像了。
秦瓔想了想後覺得,以書和手術練習為理由,能最快實現養一批小豬,然後一一閹割的想法。但是,自己這個年齡和境況……唉,還是年齡太小,讀書太少啊!夜間,秦瓔又夢到了久違的紅燒肉、辣椒炒肉、馬蹄肉餅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