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南京夢魘(7)(2 / 2)

孫元良在第88師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南京戰時,年僅33歲的他,已升任第72軍軍長兼第88師師長,領中將軍銜。

12月12日傍晚,唐生智下令放棄南京,孫元良參加完會議,返回中華門途中,得知已有日軍突進,孫隻身奔下關不成,一時間不知去哪好,最終困於孤城。關於南京陷落之後的經曆,按孫元良在回憶錄《億萬光年中的一瞬》講述:

我既然在江邊找不著船,隻好鑽隙向東麵的山地撤退。我們從棲霞山龍譚車站間跨越鐵路,南向進入山區。土族同胞殷情地供給食物,熱心地帶路,並代我們找船,給了我們不少方便,也添了我們無數傷心!這樣,我便帶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長官兄弟,和一輩子的創痛與恥辱,從龍譚附近渡江,經泰興、淮陰、徐州、鄭州,於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漢。

孫元良的旅長廖齡奇不幹了。

當時,廖齡奇帶著從雨花台下來的殘兵進中華門不成,又找不到孫元良,隻好向下關江邊突圍,由於底下的輜重營手裏有一些木船,廖齡奇就帶著第88師的這些人在夜色中渡江了。南京戰中,第88師幸存者中大部分來自廖齡奇的部隊。後來,到了武漢,見到蔣介石,廖齡奇提出槍斃孫元良。

《拉貝日記》在中國出版前,風傳孫元良在南京城陷後藏在妓院,這種說法有點捕風捉影,實際情況是:他躲進了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難民所。後來,被拉貝發現(見《拉貝日記》)。拉貝把這位中國軍長安置在了該學院一座樓房的閣樓,使孫元良最終躲過日軍的搜捕,1938年初逃離南京,輾轉抵達武漢。他走脫沒多久,他的部下師司令部參謀盧畏三也逃出南京。

在武漢,孫元良被關了一個來月,進行審查,但最後蔣介石還是放了他一馬。孫元良後來很長壽,活了103歲(2007年去世),是最後一個黃埔軍校1期生。戰爭年代結束後,孫元良漸漸被人遺忘,但他有個兒子,比他名氣大多了,那就是藝名為秦漢的台灣演員。

關於孫元良的話題還沒完。

蔣介石不殺孫元良,並不是因為孫是多出眾的將才,而是因為從 1932年“上海事變”起,孫元良就參戰;1937年“八一三事變”,又是孫的部隊打響第一槍,從這個角度蔣不忍殺。還有,蔣似乎也覺得對不起很多參加南京戰的將士,所以對從南京撤下來的人,無論是怎麼退的,他都不想治罪。孫元良沒被治罪,跟這個有直接關係。

槍斃孫元良是廖齡奇提出的,孫沒死,但1941年,在又一次長沙會戰中,廖齡奇卻因“部隊潰退”(實為冤案),被蔣介石槍斃了。曆史就是如此奇異。當時廖齡奇在王耀武第74軍,任第58師師長。廖齡奇死後,給了副師長張靈甫獨統一師的機會,這是後話了。

孫元良迷失南京時,邱清泉正待在富貴山地下室。

邱清泉的經曆跟張靈甫相似,一度考入上海大學,但最終棄筆從戎。黃埔軍校畢業後,又留學德國柏林,拿了洋文憑,中日開戰前兩個月回國,出任南京教導總隊參謀長。棄城令下後,桂永清沒把倔強的邱清泉拉走,隻好一個人先撤了。邱清泉叫人把作戰文件和軍事地圖全部燒毀後,繼續打電話聯係前線的部隊長,把身邊很多人都打發走了。

參謀劉庸誠對他說:參謀長,都處理完了,我們也走吧!

邱清泉的身邊此時隻剩下兩個貼身衛兵了,他一邊抽煙,一邊往左輪手槍裏裝子彈,對劉說:你受過傷,你先走吧。

劉庸誠百感交集。

劉走後,邱清泉在幾個房間裏轉了一圈,這才提槍帶著兩個衛兵走出地下室,這時候,紫金山第一峰槍聲密集,火光衝天。

這絕對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冷酷的一夜。

邱清泉把身邊的人都打發走了,但自己終不得出!在地獄般的南京潛伏了一個多月之後,第二年年初,邱清泉才成功逃離。

邱清泉是南京棄城後表現最好的一名將領,真正做到了在那個職位上該做的一切。

跟上麵的人比,成名前的廖耀湘沒被困在城裏,而是陷於郊區。

廖耀湘跟邱清泉一樣,也留了洋,抗戰前一年,從法蘭西學成回國,在教導總隊第2旅做了中校主任參謀。南京戰開始後,廖耀湘和部隊跟日軍血戰了四晝夜。得到棄城消息時已是12月13日淩晨。此時廖耀湘在城外陣地,想奔下關來不及了,而且那樣更危險。在指揮室銷毀完文件,廖耀湘用最快的時間判斷了一下路線,隨後帶4名士兵直奔南京外圍的馬群方向。

一路潛行,天色漸亮,後麵仍有槍聲,但較之於前一天,已經稀疏,廖耀湘知南京已陷,不禁心如刀絞。跑了十多公裏後,一行人到達馬群。在馬群,廖耀湘跟部下不斷遇到逃難的農民。這時候,一個好心的難民,帶著廖耀湘等人去了棲霞寺。棲霞寺位於南京東北22公裏處的棲霞山上。當日午後,廖耀湘等人來到棲霞寺。此時,聚集在寺院及周圍的難民已超過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