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抗洪之後,陳天長隨陳天一回到總部,就沒有返回共青城鋼鐵廠,現在被陳立東抓來當助手。
陳天長是華夏的名字,毛子的五官,一看就是位外賓,一路上經常引起路人的注意。
另外還有個新人,他叫吳石剛,是唐遠祥的同學,現任華科院鹽湖研究所的研究員。
五一期間,唐遠祥與同窗相聚,吳石剛恰在其中。
幾人畢業二十多年後經年不見,自然暢談一番,聽說唐遠祥已經脫離體製,在東華單幹,且身價倍增,同學們豔羨不已。
一般來說,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很難再奮起另外開創一番天地。
不過,吳石剛見到唐遠祥之後,心中那番不甘再次發芽。
聚會的第二天,吳石剛就專門聯係了唐遠祥,說了自己的打算,並遞交了一份報告。
這是一份《關於開發噶爾穆察爾汗鹽湖鹵水提取鉀鎂硼鋰資源項目的報告》。
報告說吳石剛與同事於1986年至1987年完成了察爾汗鹽湖濃縮鹵水提取鉀鹽、萃取硼酸的半工業實驗,對提取鋰進行了室內研究,建議資方開發該湖的鹵水資源,建設萬噸級的鉀鹽廠、千噸級鋰鹽廠。
唐遠祥直接把吳石剛推薦給了陳立東,陳立東看到這份報告後,驚詫不已。
因為吳石剛在報告中推薦自己擔任總工,理由有三:
一是研究鹽湖多年,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知識,西青省的鹽湖資源的開發曆程他都曾經參與。
二是在噶爾穆實地工作幾年,熟悉當地風土人情。
三是10年前,他曾受華科院派遣去雅甘共和國的阿塔卡瑪鹽湖的鋰鹽廠工作過一段時間,親身參與了那個鹽湖的建設和投產。
陳立東從心中感歎,這是高手!
看著這位滿臉鏽色,兩手粗糙的研究員,陳立東問:“吳老師對國內的鉀鹽和鋰鹽市場了解嗎?”
吳石剛說:“我算是最熟悉這個行業的人了。華夏鉀鹽年產量大概50萬噸左右,鉀鹽主產地在西青,最大的工廠是噶爾穆鉀鹽廠,年產氯化鉀8萬噸、硫酸鉀2.5萬噸。
華夏是缺鉀大國,鉀鹽缺口至少300萬噸,但是資金有限,每年隻能進口鉀鹽百萬噸。
這些年國際上鉀鹽價格相對穩定,目前氯化鉀到岸價為每噸120到130刀。”
陳立東看了看手裏的資料,忽然問:“鋰的市場情況如何?”
吳石剛說:“鋰鹽市場我也了解過,國內鋰鹽鋰生產企業不超過10家,碳酸鋰、氫氧化鋰的總產量大概在1.5萬噸左右,國內消耗大概在6000噸左右,出口量應該超過8000噸。
最近,發達國家對鋰的需求越來越大,過去鋰製品主要用於生產陶瓷、玻璃、搪瓷以及冶金中的助溶劑,從新產業發展看,未來金屬鋰將大範圍的應用於鋰電池、鋁鋰合金。
最近,鋰鹽價格在不斷上揚,每噸氯化鋰國內價格是3.5萬人民幣,國際上是9800美刀;碳酸鋰國內價格是兩萬二,國際上是4200美刀。”
陳立東一聽,這家夥果然專業。
於是一商量,就組成了一支觀光考察團,奔赴噶爾穆。
一路上,陳立東心思不定。
按照吳石剛的說法,從鹵水中提煉鉀和鋰,不外乎沉澱、結晶,提取鋰要用到吸附法、溶劑萃取法,這些方法他在實驗室中都擺弄過。
至於選擇什麼工藝和方法,需要考慮經濟效益,產品是氯化鉀還是硫酸鉀,副產品是氯化鋰還是氫氧化鋰也要作具體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