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的文章】
這一年的七月,最麻煩的事情來了。
此時距離大禮儀事件已經過去了十幾年,該認的認了,該給的也給了,應該說嘉靖先生也該滿意了。
可這位仁兄卻是個得寸進尺的主,他突發奇想,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這個要求,是絕對不會得到大臣支持的。
嘉靖不但要追認他爹為皇帝,還打算把他爹搬進太廟,成為以後曆代皇帝朝拜的對象,最後,他還打算給自己的父親一個封號——明睿宗。
此要求在曆史上有一個特定的稱謂——稱宗袱廟。
這是一個極其無理的要求,沒有做過皇帝的人,怎麼能夠進太廟,稱睿宗呢?先前給自己爭個爹,多少還算是人之常情,現在幹這種出格的事,就是貪得無厭了。
所有的朝廷大臣都聽說了這件事,卻並不出聲,因為他們要等待一個人的反應。
這個人就是專門負責禮儀的禮部尚書。
很不幸,當時的部長就是嚴嵩,這下無論如何也躲不了了。如果讚成會被眾人唾罵,如果反對會被皇帝處罰。
但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嚴嵩開動腦筋,費盡心思寫了一封奏疏給皇帝。
這是一封質量很高的奏疏,全篇計洋洋千餘字,好像什麼都說了,仔細一看,什麼都沒說。
嚴嵩又耍了一次兩麵派,如果換了別人,這篇文章或許能蒙混過關,但這次他遇到了嘉靖先生。
剛看完奏疏,嘉靖就召見了嚴嵩,並用幾個詞概括了對他的印象——騎牆、滑頭、兩頭討好。
滿頭冷汗的嚴嵩狼狽地逃離了那個可怕的人,他終於意識到,在這個人麵前,天下人無非兩種而已——支持他的,或反對他的。
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路。
於是兩個選項同時出現在他的麵前——原則,還是利益?
嚴嵩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他不想再折騰下去了,他已經五十八歲,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利益就是他所追求的全部。
原則?多少錢一斤?
在做出決定的那個晚上,他揮筆寫下了《慶雲頌》和《大禮告成頌》,以紀念嘉靖先生的英明決策,三十年的文學功底最終化成了溜須拍馬的遣詞造句。
嘉靖終於滿意了,他已經確定,這個叫嚴嵩的人將會對他言聽計從,並服從他的一切命令。
很快,嚴嵩的這一舉動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指責聲、罵聲鋪天蓋地而來,餘音繞梁,三十日也沒絕。
但嚴嵩卻並不在乎,他已經確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隻要能夠飛黃騰達、位及人臣,可以不擇手段!可以背叛所有的人,背棄人世間的所有道德!
“大徹大悟”的嚴嵩樹立了自己全新的人生觀,但很快他就發現,要想達成自己的企圖,就必須清除一個障礙——夏言。
相對而言,夏言是個不太聽話的下屬,他會經常反駁上級意見,甚至退回皇帝的聖旨,讓皇帝難堪,因為他還是一個有良知、有原則的人。
不要臉的嚴嵩準備除掉要臉的夏言,這似乎並不困難,但在實際操作中,嚴嵩才發現這幾乎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因為夏言還有一個他不具備的殺手鐧。
如果要評選明代最難寫的文章,答案絕不是八股,而是青詞。
必須說明的是,青詞不是誰都能寫,也不是誰都能用的,這玩意的版權完全歸嘉靖所有,他人不得侵犯,該文體特點是全用賦體、詞句華麗,寫作難度極高。因為寫作時要使用專門的青藤紙,所以叫青詞。
青詞是修道祭天時用的,具體方法是寫好後燒掉,主要內容除了陳述個人願望外,還兼議論敘事,其筆法十分玄乎,經常搞得人莫名其妙,不過也無所謂,反正是寫給神仙看的,寫完就燒,也不留檔,而嘉靖先生似乎對神仙的理解能力也很有信心。
順便說一句,這一招並非嘉靖的專利,時至今日,燒紙請願仍然大行其道,隻是內容換成了簡體字而已。要知道神仙都是很牛的,懂個七八國外語也很正常,相信還是能夠看明白的。
在當時的朝廷中,會寫這種文章的人很多,但能讓嘉靖滿意的隻有兩個,一個是夏言,另一個不是嚴嵩。
夏言實在是個天才,他不但口才好,文筆好,寫這種命題作文也很在行,這樣的一個人,嘉靖是離不開的。而另一位會寫青詞的顧鼎臣(嚴嵩同年科舉,狀元)雖然寫得也很好,卻是一個不懂政治的人,雖然入閣,卻完全無法和夏言對抗。
於是轉來轉去,嚴嵩依然沒有機會。
但天無絕人之路,經過苦苦思索,嚴嵩終於找到了另一條製勝之道。
聰明人有聰明人的主意,蠢人也有蠢辦法,嚴嵩不蠢,但要對付夏言,他卻隻能用那個最笨的方法——拚命幹活。
寫得不好不要緊,多寫就行,從此嚴嵩起早貪黑,六十高齡每日仍筆耕不輟,就算文章質量不過關被退稿,也從不氣餒,以極其熱忱的服務態度打動了嘉靖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