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全七冊)337(1 / 3)

【天賦,無與倫比】

嘉靖三十六年(1557),張居正回到了北京,此時的他已經脫胎換骨,他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知道該如何去做。

如果單以智商而論,嘉靖年間的第一聰明人應該還輪不上徐階,因為從實際表現上看,張居正比他還要厲害得多。

在那年頭,想在朝廷混碗飯吃實在不易,為了生存,徐階裝了二十多年孫子,還要多方討好妥協,而張居正的表現卻讓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這位年輕人雖然剛剛三十出頭,且在不久之前還是個標準憤青,但在短短幾年之間,他已經變成了一個喜怒不形於色,城府深不可測的政壇高手。當時徐階已與嚴嵩公開對立,除了個把膽子大的,沒人敢與徐階公開接觸,唯恐被嚴黨當作敵人幹掉。即使像吳時來、鄒應龍這樣的死黨,每次找徐階都是趁著夜裏,悄悄地進府,打槍的不要。

唯一的例外就是張居正,他總是白天來,還喜歡坐官轎,高聲通報,似乎唯恐人家不知道他和徐階的關係,甚至在朝堂上,他也敢公開和徐階交頭接耳。

而更為奇怪的是,對於這一幕幕景象,嚴嵩及其黨羽卻不感到絲毫奇怪,也不把他當作對手,因為張居正和他們這邊的關係也不錯,雖然沒有深交,卻也經常走動。

即使在我們普通人看來,張居正的行為也無疑是典型的兩麵派,但在當時,連精得腦袋冒煙的嚴嵩都認為,這位張翰林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從不結黨,坦坦蕩蕩。

明明是徐黨,明明是耍手段,那麼多人都看著,就是看不穿。在長達四十餘年的嘉靖朝中,這是最讓人莫名其妙的一幕。

而對此怪象,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張居正是個超級能人。在他的身上,有著一種可怕的政治天賦。即使在最為險惡的政治環境中,他也能夠進退自如,在交戰雙方的槍林彈雨中遊刃有餘,如此絕技,估計連國際紅十字會也望塵莫及。

所以在那幾年裏,雖然外麵你死我活,血流成河,張居正卻穩如泰山,安然無恙。

可你要是由此認為他安分守己,那就錯了。

在徐黨中,張居正大概是最為激進的一個,經常在徐階麵前喊打喊殺,大有與嚴嵩不共戴天的氣勢。

然而徐階隻是微笑,他安排吳時來、董傳策、張翀試探嚴嵩,命令鄒應龍彈劾嚴世藩,但張居正這顆棋子,他卻從未動過。因為他很清楚,這是一個非同尋常的人,而現在,還不是讓他上場的時候。

事實上,張居正不但沒有出場的機會,連官都升得慢,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一轉眼都十多年了,還是個正七品編修,連楊繼盛都不如。

對此張居正也想不通,怎麼說自己跟的也是朝廷的第二號人物,進步得如此之慢,實在有點說不過去。

但當兩年之後,他聽到那道任職命令之時,所有的抱怨頓時煙消雲散,他終於知道了徐階的良苦用心。

嘉靖三十九年(1560),翰林院編修張居正因工作勤奮努力,考核優異,升任右春坊右中允,兼管國子監司業。

右春坊右中允和國子監司業都是六品官,看上去無足輕重,也不起眼,但事實絕非如此:

右春坊右中允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太子的來往公文,以及為太子提供文書幫助,而國子監司業大致相當於中央大學的副校長,僅次於校長(祭酒)。

現在明白了吧,成了右中允,就能整理太子的文件,就能和太子拉上關係,這叫找背景。當上中央大學的副校長,所有的國子監學員都成了你的門生,這叫拉幫派。要知道,蔣介石就最喜歡別人叫他校長,那不是沒有道理滴。

況且這兩個職務品級不高,也不惹人注意,沒有成為靶子的危險,還能鍛煉才幹,對於暫時不宜暴露的指定接班人來說,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算盤精到這個份上,徐階兄,我服了你!

但天衣無縫總是不可能的,順便說一句,當時的國子監校長恰好就是高拱,而這一巧合將在不久之後,給徐階帶來極大的麻煩。

徐階對張居正實在是太好了,好得沒了譜,嘉靖三十九年,徐階與嚴嵩的鬥爭已經到了生死關頭,雙方各出奇招,隻要是個人,還能用,基本都拉出去了,但無論局勢多麼緊張,作為徐階最得意的門生,張居正卻始終沒有上陣,隻是安心整理公文,教他的學生。

照這個勢頭看,即使要去炸碉堡,徐大人也會自己扛炸藥包。

而這一切,張居正都牢牢地記在心裏,他知道徐階對自己的期望。